登 陆注 册风格变换论坛帮助娱乐参考

总论坛公告
素食,放生,打坐就能代表正法吗?佛经才是验证正邪的标准!!!     显示用户列表 团队管理 佛运首页

   你的位置: 佛运论坛最新讨论区浏览当前帖子

    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     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 你是本帖的第 799 位读者 
誓明

积分:2761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329
注册:2005-1-1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楼 顶 
般若禅与禅定之修法不同,应有拣择!

近代常有人学已故月溪法师所教之法参禅,教人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认为看到最后突然哗的一声,就会打破无明,就会看见佛性。殊不知打破无明看见佛性须用参禅的方法。禅是般若智能,不是修定,不应使用此种修定的方法向心中直看,因为能看的心与所看的境都不离意识境界。以此修定之法修行,不论修得如何深入,都不离意识境界,即使能修得四禅八定,依旧不离意识境界。欲会末那识犹不可得,何况觅得本心阿赖耶识?

若不锻炼看话头功夫,以此方法向心中直看下去者,看到驴年亦看不见佛性,便会学月溪法师以为悟后的知觉就是佛性,便会跟着他一样说道︰「悟后见闻觉知变为佛性。佛性非肉眼所能见,故云见无所见。」却成诽谤正法、诽谤《大般涅盘经》、诽谤世尊。明心是见无所见,见性则须眼见为凭,《大般涅盘经》中世尊已再三明示。

以此修定之法欲求明心见性,无异缘木求鱼,曹洞宗默照禅之所以迅速没落者,其故在此。若悟后修学禅定三昧,此则是一法,能益行人。若以此法求悟,极其危险,为此乃修定之法,其中境界甚多,幻觉与魔境亦极多。学人若未先悟,而用此法修行求悟,十之八九落入定境,极易产生幻觉或魔境。若执着幻觉魔境,而无善知识救助者,往往失心发狂,一生颓废,学人慎之。

若悟后以此方法修定,则无过失。盖真悟之人归无所得,不贪境界,于定境现前时,能知取舍。「心尚不缘色香味触,魔事云何得能发生?」末悟之人切莫以此法求悟,必落定境故,定境中甚多幻觉与魔境故。欲知其详,可阅《楞严经》所载五十阴魔,谨慎提防。

若坐中向心中直看,看到后来,灵知心不停扩散,直至感觉此心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便以此为悟者,此是幻觉,非是禅悟,非是证空。吾早年学禅时,不待人教,自己便会此法,便认为已证空性。后来读了义经,方知此境界是定境,非开悟。因为禅---真心,虽不离境界,却不在境界中。真开悟者归无所得,因地真如既非有为有作,亦非绝对无为无作。祂远离能所分别,不在觉知之中。

此遍满虚空之觉受不离境界,有境界则有能知之心,能所分别具足。欲保持此境界,须用心护持,则是有为有作。住此境界是有所得,出定时离此境界是有所失。此心能知此境界,能护持此境界,则不离觉知,此非真心阿赖耶识,乃是妄心。 

《大集经》云:「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维摩诘经》云:「法离见闻觉知。」又云「不观是菩提。」坐至遍满虚空时依旧不离觉观,不是真心,真心远离能所分别及觉观。

若坐中进入定境,看见自己在打坐,又看见自己在体会定境,又有一个能觉知能看的我,便以此能知能看的心作为真心,此是误认识神。若执着此境界,住此境界贪着不舍,而希求感应或殊胜境界,必招鬼神入侵,久之即成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可救治。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十︰「大德迦叶,言菩提者名为无为,菩提者离一切数,菩提者非色法,菩提者不可见。」若是能知能看之心,即不离数、不离色、不离见,云何可说此心是菩提心?故知能观之心是妄心。又云:「过一切相,无依、离一切依。无物、离一切物。无相、离一切相。」能知能看之心,不离心相。此心相依色身五蕴而有,是有所依,非解脱心,非涅盘心,云何可说此心是菩提心?又云︰「不可见,不可和合知,不可别异知,非闇非明,无形无相无可观,非言语离言语,不可触,不可知,不可闻,……」有被看被观被知的心,即是可见,即是五蕴和合而知。有能看被看之心,即是别异知。当知本心「不可触、不可知」,可知者即非本心。能看之心非不可知,凡夫众生便能以证自证分而知此能看之心,云何可说此心是菩提心?故知能看能听能知之心乃是妄心,不论祂是在定中或定外。

若能坐至一心不乱,妄想不起,清楚分明,常寂常照,此是修禅定,不是禅悟,不离觉观故。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乃是妄心,禅悟所觅得之本心、离见闻觉知,无觉无观。禅非觉观境界,禅之开悟乃无所得;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则有定相可得,不离欲界定。本心则离一切相,离于定乱。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深密解脱经》云:「复次昙无竭,我说第一义者是过一切诸相境界,觉观是名诸相境界。……依此义相,汝今应知,过诸世间觉观境界是第一义相。……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

《大宝积经》卷39佛云︰「我证菩提无相无境。何等名为无相无境?舍利子,不得眼识名为无相;不观于色名为无境。乃至不得意识名为无相,不观于法名为无境。」有一念不生常寂常照的灵知心在,即不离意识心相,非是无相;有一念不生寂而常照之境界在,即是幽闲法尘,不离境界,有定相定境故,此非菩提心。菩提心无见闻觉知,不落于幽闲法尘境界之中。

「复次舍利子,我证菩提无入无出。何等名为入出二法?舍利子,所言入者名执诸法,所言出者名不执诸法。如来明见无入无出平等法性。」灵知心在打坐时出现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境界,即是入此境界,名为执着此法。下座忙乱时舍离此境界,即是出此境界,名为舍离此法。有入有出,有执有舍,即非菩提心,即非平等法性。菩提真心则是永远无入无出、无执无舍,永远一念不生、寂而常照,故云「理一心」。祂不是见闻觉知中之灵知心,不是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

「复次舍利子,我证菩提无为无性。何故名曰无为无性?舍利子,是菩提性非眼识所识,乃至非意识所识。言无为者无生无灭,亦无有住,三相永离,故名无为。」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心,不离意识灵知境界,是有为法,有生灭入出相故,睡着、昏沉、昏迷、入无心定、死亡时即失此境界故,此境界是意识灵知心所能识故。真心境界非有境界,菩提真心于一切境界中随缘应物、任运自在,而又不落于见闻觉知境界,此菩提心性非眼识乃至于意识之所能知,真悟者稍稍知之,大悟者少分知之,大悟后由诸了义经随佛修学或随真善知识修学,进而实际练习,乃至能安住真心之中,发起阿赖耶三昧,而渐渐具足了知,佛地方能究竟了知。菩提心无为无住、无生无灭。意识灵知心所证一念不生常寂常照境界是有为有住、有入有出、有生有灭、有执有舍,是有境界法、有所得法、有所失法,此非证悟,不离觉知及境界故。

《圆觉经》佛云:「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寂而常照之中则是有照有觉、有照与照者。久悟之人所住真心境界不在见闻觉知之中,亦不落于不知之无记或无心定中。断一念无明故,常时精进练习故,所悟真实故,能住真心之中,远离知与不知二边,照与照者同时寂灭,不须观照而寂然安住。此须悟后长久体会练习方能安住,非新悟者及错悟者之所能知。若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者,必须以意识心观照,方能安住而不起妄想;而此安住不起妄想之心乃是意识妄心,不离觉照故,照与照者同时存在而非同时寂灭故。故知不起妄想的常寂常照灵知心乃是妄心,意识境界而已。 

《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二,佛云︰「意识者,境界分段计着生。」若平时办公做生意、喝水洗手、言语忙乱,必须分别观照动作,即非一念不生寂而常照,此是境界分段计着,是意识境界。若醒时一念不生常寂常照,睡着及做梦时非一念不生常寂常照,即是境界分段,故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境界消失而不能保持,亦是境界分段计着,是意识心。

若生时一念不生常寂常照,昏沉昏迷及死亡时,意根不能于色身中运作故,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心消失而不能保持,亦是境界分段计着,是意识心。若以一念不生之寂照灵知心为真心者,此人不离「我见、我所见」,则具足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非是证悟之人。

禅宗六祖云:「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恁么长。」一切人在打妄想时、在忙乱时、以及瞋怒争吵时,乃是打坐时一念不生的常寂常照的灵知心、离开寂照境界而与人争吵,在灵知心与人争吵时,菩提心依旧是不理会六入,依旧是一念不生常寂常照而又随缘应物,与灵知心配合无间。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者,应谨记六祖上列偈语,常常思惟整理。故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乃是意识心,犹未是末那心,何况是阿赖耶真心?

阿赖耶菩提心是醒梦一如、定乱一如、生死一如、瞋静一如,从过去无量生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无量生,都是永远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不会六入而又能在见闻觉知中随缘应物、理事无碍。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不是永远在此境界,是醒时有、睡时无;定中有、出定无;静时有、争吵时无;生时有、死后无;清醒有、昏迷无,即非是常,非真心阿赖耶识,即是「境界分段计着生」之意识灵知心,学人务必明鉴。

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者,乃因不能证得无知无觉不会六入的如来藏阿赖耶识,而落入常见,此即佛说︰「愚夫不觉识藏故,起常见。」凡以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心为真心者,务必以此自我检查,以免错悟而诽谤正法,成就七十大劫地狱重罪,舍报方知忏悔,已来不及挽救了,慎之!慎之!

《解节经》佛云:「如是实相过觉观境界,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我说真实但是圣人自所证见。若是凡夫觉观境界,自他可证。法上,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于一切觉观境界。」即使修得四空定,依旧不离世间微细觉观境界,何况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不离欲界定之粗糙觉观境界?

学禅之人往往追求境界,对无所得毕竟空之真正禅法,其实心不爱乐。只因假名善知识误导,认为一悟便得大神通,求玄求妙而心向往之,便将禅定之修法作为禅法。殊不知禅是智慧,开悟只是一念相应,明白实相而已,不因开悟而有神通,开悟反而归无所得。慧力信力不足者,乐修定法追求觉观境界者,若因善知识初悟时滥慈悲,未教他深入参究体验,便近乎明说的帮他明白实相,反而使他不能承当,因为真正明心者没有境界可得,归于无所得。

此人信力慧力不足,乐求定境,「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于善知识帮他明心之后,若遇修定之法,因定法中有境界可得,便会认为此修定之法有境界可得方是正法,误认为进入定境中之能觉能观能知之灵知心为真心,不能信受承当远离觉知分别之真心,便弃原先善知识帮助而悟之真心如敝屣,暗中诽谤助他开悟之善知识所悟不真;认为自己所悟方真,弃整座金山不顾,而向地上拾取三五钱黄铜以为至宝。

此是以定为禅,即是佛说「乐修定相应行菩萨」,是定性声闻种性,此种人不肯信受佛说诸经,却反而迷信某师著作九十六种,名气极大,又在香港遗有肉身舍利,便崇拜修学其所开示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之有境界有觉观法。此种人我曾遇之,无法救治,虽有九牛亦拉不回,只能任其追求境界而否定阿赖耶真心,只能任其误以证入有觉观有所得之妄心为真如。

此种人追求有觉观之定境妄心,增长受想及色爱有爱住地烦恼,永不能解脱,应改依阿赖耶识真心无所得境界修学禅定,方能解脱。《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云:「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为始行众生故说有菩提。如阿罗汉取证,于法无所得,以世俗言辞故说有菩提,然菩提实不可得。若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然于是中亦无有心,亦无造心者,亦无有菩提。」向心中黑暗深坑直观所生境界,是有觉观有所得,是有心。自觉有菩提可得,即非菩提,落于意识心中而以为是真心,反而诽谤真悟之人无觉观无所得为非悟,而引导与其有缘之有情修学定法,以修学有境界可得可证之禅定境界为禅慧,而谤无所得、离觉观之正法,舍报时难免地狱果报,甚可怜悯。

真如菩提虽可亲证体验,然此真如无任何境界及觉知可证,不可知、不可思议,不可取证,真如离见闻觉知及一切分别故无得无证。 

《金刚三昧经》心王菩萨言︰「如无生行性相空寂,无见无闻无得无失无言无说无知无相无取无舍,云何取证?若取证者即为诤论。」又云:「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若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必有境界,必落于见闻觉知之中,必有所得所证。心王无觉无知无分别,无境界可证,才是清净心、菩提心。

《华严经十回向品》云:「譬如真如离境界相而为境界。」「譬如真如无能测量。」「譬如真如性非出现。」「譬如真如非世所得。」「譬如真如体性无住。」向心中黑暗深坑深观所现境界皆属定境,《瑜伽》说为「六识身相应地」,不离意识境界。证真如阿赖耶本心者无境界可得,是「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觉观有境界可得之心即非本心,乃是意识心,此等人舍真求妄,乃愚痴人也!

本心境界非意识测量所能知,惟除究竟佛。一般悟者有多分知与少分知之差别,故非凡夫所能测量。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进去者必有境界,其中一切境界皆可以意识测量而知。境界即是所知,知其境界之心即是能知,即非本心,是意识心。本心不是有时出现,有时消失,祂是永远的存在,不论静中动中睡眠昏迷入定,祂一向都在,不是向心中深观时才出现。若观时出现,不观时即不出现,此非本心,乃是意识定心,所以观时出现,心散乱时则不出现。本心在散乱中与定中皆同样明显的存在,从未消失,故云「性非出现。」

向心中深观之法乃禅定修法,与外道修定之法无别,即使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依旧是世间行。本心在凡夫地时虽然随业流转生死,但本心从来不在定乱等世间行中起诸觉受,从来不住定乱之中,一向分明显现于三界六道之中,而其体性从来无住。向心中深观之心及定中能观之心皆是有所住心,非无住心。此是禅定之修法,不离见闻觉知,意识作用而已,不是般若禅之修法。

众生一向落于两边,闻说本心离见闻觉知,便以为坐至无觉无观时即是证悟;此是落于无记之中,昏昧度时,养身而已。复有人坐中入未到地定而无觉无观---出定后即自以为证得空性之本心,此亦是错会。若有人修得无觉无观三昧,乃至得入非想非非想处定者,依旧是妄心,不是本心,本心体性无出入故。若入定时离见闻觉知是本心,出定时此本心不见了,却成断灭。本心不是时生时灭,而是不论有无见闻觉知,祂都显然分明的存在。在定中,祂离见闻觉知,在动乱之见闻觉知中,祂亦一样地离见闻觉知,不在见闻觉知中。 

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之法是修禅定之法,有所得故,不离境界故。修般若禅的人,应锻炼思惟观功夫,不用语言文字而思惟观照,于一切境缘上寻觅无境界、无所得的本心,乃是般若禅、祖师禅。若于静中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十之八九落入境界,为幻境所转。若不为幻境所转者,便错认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即是本心。或以为进入无觉无知之中即是本心,出定后便想象本心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一旦卤莽承当为悟,而又不肯信受善知识指戳其错误,自以为是,便生大我慢,以圣者自居。大妄语故,诽谤真善知识正法故,便成就无择地狱重罪,佛子慎之!慎之! 

该帖子在 2005/2/5 14:57:16 编辑过


   羸 鹤 翘 枯 木 , 俯 见 众 雏 迷。

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

  离 线  2005-2-5 14:57:16 

xylpqwer

积分:72
等级:论坛虾米
帖数:2
注册:2009-10-13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12 楼 

阿弥陀佛

该帖子在 2009/10/14 14:33:22 编辑过

  离 线  2009-10-14 14:33:22 
本帖子共有 1 页, 1 张回帖,每页有 13 张回帖 >> [ 1 ]
页码:

论坛音乐开启||关闭

Powered By : 佛 运
Copyright 2004-2008 6kbb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6k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