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陆注 册风格变换论坛帮助娱乐参考

总论坛公告
素食,放生,打坐就能代表正法吗?佛经才是验证正邪的标准!!!     显示用户列表 团队管理 佛运首页

   你的位置: 佛运论坛学习正法心得浏览当前帖子

    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     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 你是本帖的第 426 位读者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楼 顶 
8.断我见之二:色受想行阴(视频)

8.断我见之二:色受想行阴

即色身(地水火风,生老病死)、三种受(苦受、

乐受、不苦不乐受)以及想和行(身口意行)。

如理观行后,可了解和确知这些都是无常变化虚妄

不实的。所以,不用为了保持乐受等而执著起烦恼。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4072

视频开示文稿

http://www.mxzjnet.org/bbs/viewthread.php?tid=2858&extra=page%3D1
在上一次的課程裏面,我們跟大家解說了我見,解說了煩惱,解說了五陰的大致的內容。在今天的課程裏面,我們要繼續跟大家來分析,五陰的色受想行這四個陰,到底這四個陰,我們應該要如何觀行它是虛妄不實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色陰的部分,我們在上次簡單的跟大家說,色陰其實就是我們的色身。如果我們更細一步來看,其實色陰就是我們四大所成的一切,都叫作色陰,那這個四大就是:「謂地界,水、火、風界」——《中阿含經》卷7。地,指的就是堅硬的堅性,包含我們的骨骼、牙齒、內臟,這個都算是地所指涉的範圍;水的部分,就是濕的部分,包含我們的血液,這個就是水性的部分;火性呢,就是所謂的暖,這個包含我們身體的溫度,包含讓我們身體咝械哪芰浚冀凶骰鸬墓爣伙L的部分,就是動的部分,包含像我們的呼吸,就是風的屬性。所以換句話說,凡是地水火風,任何一個性質所指涉的範圍,我們都叫它做色陰。

 

那麼且不說這些地水火風的這些細目,如果我們看我們的色身,那麼世間的一般人不免會質疑,我們的色身不是很真實的存在嗎?怎麼說色陰是虛妄不實的呢?我們這樣來說:世間的人都知道色身,終究不免老、不免會死。所以你如果把這個問題,去問世間的任何一個人說:「色身是不是恒常存在的?」那麼相信沒有人會直接回答說「它們是恒常存在的」。可是大家儘管都認知到色身老死的事實,可是為什麼不能夠在當下觀見,色身它具有不實的特性呢?這個是因為大家都忽略一個事實,就是說色身終必有老死固然沒有錯,可是這個老死的變異,並不是在死前的一刹那,就突然成就了。實際上老死的變異,是從我們出生開始,就已經分分秒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只是我們的心識,沒有辦法去覺知而已。但是從理上面來看,我們至少應該能夠信服,在我們生活的當下,這個色身就已經不斷的在歷經變化了。換句話說,從這個方面來看,不管是從時間的長遠性來看,色身會有老死;從時間的短暫性來看,色身會在所變遷。那麼從這些方面來看的話,我們應該能夠現出色身本身,確實它是一個無常的存在,無常是一個觀點。

 

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我們也可以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我們說色身,我們要維護這個色身的話,我們必須要經常的攝取各式各樣的營養,才能夠維繫它的健康存在。所以說色身的健康,需要由我們根據營養的狀況,去攝取各種營養,所以我們需要有攝取營養的因緣;有這些因緣存在之後,這個色身才能夠維繫健康。從另外一方面來看,色身的存在也是需要在當下有一個安全的環境,我們必須要沒有其他的意外狀況的發生,才能夠保證這個色身,是繼續安全的存在。所以不管是從色身當下的健康,或是存在來看,色身的本身,都是有許多的因緣成分,而促使它能夠以現在的狀況存在。並且如果我們再細看,色身的整個的咝袪顩r,其實在色身的內部,都有許許多多的地水火風屬性的這些因素在咝兄M合起來之後才形成我們所得知的色身的狀況。這些個因素,包含我們剛剛講的維繫營養,包含我們剛剛講的安全存在等等的這些因素;如果有任何因素產生變化的話,這個色身絕對沒有辦法,能夠健康甚至能夠安然的存在。所以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色身也不是一個實實然然的存在。那麼不管從無常,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色身呢,都不會是一個恒久真實的存在。這樣說來的話,把色身當作是一個恒久不壞的東西,並且執著著,並且因此而產生煩惱的話,那你還真是愚不可及了。

 

那看完色身的狀況之後,我們接下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說要斷除對色陰的執著,並不是要教大家不顧這個色身,這個必須要聲明在先!因為色身是我們修行的道器。我們所說的是:我們不應該對色身有所執著,或者是有不當的執著。但是呢,我們仍然應該要盡力維繫色身的健康,讓我們能夠好好的修行。在色陰的部分,我們要引《金剛經》的有名的一個句子,來當作一個小小的註腳,這個《金剛經》的名句就是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

 

那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呢,很顯然的已經把我們剛才講的,所有跟色陰相關的地水火一切的相,都已經包含在裏面了;《金剛經》石破天驚的告訴我們:所有我們所認知的這些相,全部都是虛妄。所以,以此來說,我們可以看看,凡是所謂的號稱說「身中的“能量”可以長久的存在」,或者是號稱說「我們身體裏面在打坐的時候,中脈會現起什麼樣的“光點”」;那麼所謂的能量,所謂的中脈光點,一切都是“相”,一切都不外乎是色陰的變相而已!那麼所以說這些的狀況,都應該是一個虛妄的狀況,我們不應該予以執著;我們就用《金剛經》這一句話,當作色陰虛妄不實這個部分的一個小小的註腳。

 

講完色陰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受陰。受是什麼?受就是我們對環境的領納、領受的意思!並且受可以分成三個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雜阿含經》卷12。雖然說這三個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個分類也許乍聽之下好像有點粗略;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在世間所經歷的一切受,都不出於這三個受的範圍。並且這三個受還有一個特性在,也就是說,當我們有苦受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沒有樂受的;當我們有樂受的時候,我們其實沒有不苦不樂受跟苦受的。有些人也許會說:「我們有許多的受,其實都是苦樂相雜的。」那是因為他的心思還非常的粗糙。如果說我們再定下心來,細細去體會的話,可以再發現每一個當下,這三個受必然是,只有其中一個受存在著。那這個受呢,可以說我們在世間裏面,我們經常會有許多的狀況,會有這些受的存在。

 

這些受何以是虛妄不實的呢?我們可以說,比方說,我們說吃飯,我們舉吃飯當作一個例子;當我們餓著肚子的時候,我們要吃飯的這個時候,我們吃著的時候,餓肚子吃的時候有樂受;當我們逐漸、逐漸吃的時候,逐漸吃得覺得飽足的時候,或許這個樂受,就已經變成比較淡漠了;那麼等到一旦我們已經飽了,我們還要硬撐繼續吃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變成苦受了;所以從樂受、不苦不樂受到苦受,會有這樣的轉圈存在。同樣的,如果我們看看受傷的狀況,如果我們受傷的時候,這個時候因為傷口所帶來的感受,顯然就是一個苦受;當我們正在痊癒中的時候,這個苦受就會逐漸轉淡了;乃至於說我們痊癒之後,我們可以繼續的追趕跑跳碰,這個狀況我們又回復樂受了。以這些狀況來看,受的本身它不斷的在變換;不斷的在隨著我們跟外界環境的接觸,而有所變換。所以說「受」從現量的境界來看,它確實是無常的。

 

並且我們也可以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受的狀況,我們說要有什麼樣的感受,這個前提必須是我們前面有境現起,然後我們接觸了這個境之後,我們才能夠有所感受。所以受要能夠現起,有兩個條件:一個就是現前之境,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有感受的主體存在。那麼我們說,現前的這個境的本身,其實就如我們剛才舉的吃飯,或者受傷的例子一樣。現前的境,實際上是不斷的在變化,它是無常的;受既然它是一個因緣和合的存在,並且組成受的因緣的本身,也都是無常的話,我們幾乎就可以斷定說,受的本身必然也是無常,必然也是變遷無常的。所以從無常的觀點,從因緣和合的觀點,我們都可以結論說,受的本身,它不是一個恒常真實的存在;所以既然如此的話,我們當然沒有必要,再去執著著受的本身,執著著為了要追尋這個樂受,而衍生出來很多很多的煩惱。

 

除了這個之外,我們還要說「受」,我們剛剛一開始曾經跟大家說,我們在解脫五陰的時候,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都用最粗湹姆绞絹砀蠹医忉專苓@個部分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在這個大乘的唯識學裏面講的這個受,還有更細微的受。比方說意根五遍行,意根五遍行心所法裏面,就有所謂的境界受;這個境界受,就不是我們剛才講的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那樣粗略的感受。這個境界受是很細微、很細微的,境界受也只有在修習禪定,一直到滅盡定的狀況,才能夠把五遍行心所法裏面的這個受(境界受這個心所法),把它給滅去。所以這個部分詳細的部分,我們沒有辦法在這裏多講;各位菩薩假如有機會、有緣的話,希望大家能夠來正覺同修會的禪淨班裏面去修習,我們會在禪淨班裏面,會講到這一部分的內容。這就是有關受的部分。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看「想」的部分,想的部分還是一樣,我們從最粗略的講起。「想」我們可以說最粗略的部分,就是我們想作什麼!比方說我們想吃飯,想要散散步,想要作什麼事情,這個都是我們講「想」的這個範圍。那麼想這個部分呢,為什麼想會是一個虛妄不實的存在呢?我們仔細來看,比方說我們剛才舉的例子「想吃飯」來講,我們說我們餓的時候,我們會想吃飯;一旦我們吃飽了,我們就不想吃飯了,所以吃飯這個狀況,會隨著飽足的狀況,讓我們從想然後改變到不想。同樣的,走路也是如此;我們想散步的時候,等到我們走累了,我們就不想走了。說話呢,當我們想說話的時候我們會說,可是等到我們說累了,或者時機不對的時候不想說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變成不想了。所以我們從日常生活的體驗,我們可以發現到,我們想作什麼這個想呢,的的確確跟著我們應對不同的環境的時候,會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從想,到不想;從不想,又到想。所以想的本身,確實是變遷無常的。

 

並且如果我們再進一步的解析它,從這個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會有想呢?那得要眼前有適當的境現在我們的前面,我們對著這個環境也好,事物也好,讓我們有了感受之後,我們才會現起想!所以想這個層次呢,它必須要有適當的環境現起。我們前面在受的部分,已經跟大家分析過了:現前的環境呢,是會有所變化的。既然現前的環境是會有所變化,以至於感受會有所變化,自然而然的隨著這個境、隨這個受,然後接下來想的這個部分,也當然會有所變化有所變遷的,所以想不是一個恒常獨立的存在。想是因為有現前的境,導致於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心所法之後,我們才會有想;所以想是因緣和合所成,它是緣生法。並且構成這個想的因素,本身也是無常的,所以想本身也是無常變遷;然後我們從此就可以歸結想的本身,也是虛妄不實的。

 

同樣的,跟受一樣,想的部分剛才我們是用最粗湹姆绞剑蠹襾斫馕觯鋵崱赶搿惯有更細微的想。我們在《阿含經》裏面,佛的開示裏面,佛就曾經說:「想亦是知。」——《阿含經》。是對環境的了知,對當前這個境跟塵的了知,也就是所謂微細的想。那麼這個想呢,微細到說我們平常一般人,是沒有辦法直接予於掌握的;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這個心思,有一定細的心思之後,才能夠予以掌握的。這個就回應到說一般學佛人,對於所謂的“無想定”的誤解;一般人往往覺得說,把這個無想定想像成只要沒有妄想,就能夠進入無想定。這個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因為無想定的這個狀況,是要從三禪、四禪之後,在四禪的時候,我們已經息脈俱斷了,再從四禪中把覺知心給滅了之後,才進入無想定。像那樣深入禪定的功夫,完全不是所謂的沒有語言妄想能夠函蓋的。所以各位菩薩!在看這方面的內容時候,一定要牢記住我們講的「想」的範圍:有不同的範圍,有不同的層次。千萬不要把語言妄想這麼粗湹膶哟危自跓o想定那樣微細的想的層次裏面。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行陰──行的部分。我們說行,我們針對環境,我們所下的審思決斷叫作行!行的部分,我們一般來講,又把它分成三樣,就是身行、口行跟意行。那麼身行跟口行,所謂的“動身”跟“發語”,身行跟口行這兩個部分,因為牽涉到我們要有身體的動作,以及發語來講,我們需要有嘴巴、有舌頭,配合說出話來。所以身行跟口行這兩部分,顯然就跟色陰有絕大的相依性;我們必須要有這個色陰,然後我們才能成就身行跟口行。所以身行跟口行,當然不會是一個恒常真實的存在。

 

接下來意行,我們剛剛說,意行是所謂的決斷──決定要作什麼。那麼我們可以來看看,從我們日常的經驗來看,比方說我們剛才舉的這個吃飯的例子,當我們決定說我們要,比方說我們決定要夾哪一塊菜的時候,當我們完成夾菜的這個動作之後,接下來我們就會作下一個決定,所以從這一盤的決定,到下一盤的決定;乃至於到最後呢,我們決定放下碗筷,然後說我們吃飽了。可以見到這些的決定,都會一個接一個不斷的變化,所以我們從日常經驗來看,我們其實可以看見意行的部分,是隨著我們的意念變化,不斷的在改變;這個就是所謂的無常,意行的無常。甚至我們也可以從因緣和合的觀點來看,因為意行的本身,是基於我們對於環境所現起的各式各樣的狀況,所必須作的一種審思決斷,所以這個部分的決斷,既然跟環境有所關係的話,當然這個意行的本身,就會跟著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變化。所以總結來說行陰的部分,是身行、口行跟意行,這三個行不僅在現觀上面它們都是無常;並且我們在分析的裏面,也可以看到它們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是緣所生法。並且產生了這些行陰的這個緣呢,本身也都是具足無常的特性,所以,以此來說,行陰的本身自然而然也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它本身也是虛妄不實的。

 

當然「行陰」的部分,我們除了說剛才講得很粗湹恼f決斷,說我們要夾菜等等那樣粗湹臎Q斷之外,行陰還有微細的行陰存在。比方說我們說身行的部分,最細微的身行部分,莫過於說我們的生命現象的存在,我們的呼吸等等,像這些都是非常非常微細的身行。意行的部分那更是如此,因為意行的部分,除了我們剛才講的這個決斷之外,甚至我們的任何的起心動念,也都是在意行的範圍裏面。所以說這些行的部分,當我們談到行的部分,仍然是會有境界的不同,會有粗湹牟煌凰哉f,我們至此,我們跟大家已經分析了色受想行這四個陰;我們跟大家分析這四個陰是如何虛妄不實,希望大家能夠按照這個方式,回去之後能夠仔細去觀行;並且特別特別叮嚀大家:一定要注意到,我們在某一個境界觀行的時候,千萬不要把這個其他的更微細的東西,把我們觀行的東西,任意套用在更微細的境界裏面。我們修行沒有到那個境界的話,不適宜用我們現在的所知所覺的粗湹牟糠郑苯犹子谩⒅苯咏忉專‘斎贿@個部分,就非常依賴要由善知識的教導;所以這是希望大家,如果有緣的話,希望大家能夠到正覺同修會的禪淨班來修習,在這裏我們會跟大家詳細的解釋。

 

那麼色受想行這四個陰,介紹完了時候,接下來應該要介紹這個識陰的部分。那麼識陰的部分,我們在剩下來的時間,我們簡單來講。識陰呢,識就是了知!所以說識是構成受想行陰的一個基礎。由於它的內容比較深廣,所以我們把識陰的詳細部分,留在下一次講。但是我們要跟大家說,識陰其實是會跟著色受想行這四陰的增長而有所增長;也就是說,我們在色受想行這四個陰,任何的一個行進,任何的一個了知,任何的一個境界的覺知,這個覺知都會增長到識陰;所以才會有所謂的識陰,是所謂的“四識住”的狀況。也就是說,識陰是在色陰住、在受想行陰住,在這裏先跟大家說明。我們下一次再跟大家交代識陰的詳細狀況。

阿彌陀佛!


该帖子在 2010/7/25 19:13:17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0-3-10 23:06:45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12 楼 

 [简体文稿]

在上一次的课程里面,我们跟大家解说了我见,解说了烦恼,解说了五阴的大致的内容。在今天的课程里面,我们要继续跟大家来分析,五阴的色受想行这四个阴,到底这四个阴,我们应该要如何观行它是虚妄不实的?

首 先我们来看看色阴的部分,我们在上次简单的跟大家说,色阴其实就是我们的色身。如果我们更细一步来看,其实色阴就是我们四大所成的一切,都叫作色阴,那这 个四大就是:「谓地界,水、火、风界」——《中阿含经》卷7。地,指的就是坚硬的坚性,包含我们的骨骼、牙齿、内脏,这个都算是地所指涉的范围;水的部 分,就是湿的部分,包含我们的血液,这个就是水性的部分;火性呢,就是所谓的暖,这个包含我们身体的温度,包含让我们身体运行的能量,都叫作火的范围;风 的部分,就是动的部分,包含像我们的呼吸,就是风的属性。所以换句话说,凡是地水火风,任何一个性质所指涉的范围,我们都叫它做色阴。

那 么且不说这些地水火风的这些细目,如果我们看我们的色身,那么世间的一般人不免会质疑,我们的色身不是很真实的存在吗?怎么说色阴是虚妄不实的呢?我们这 样来说:世间的人都知道色身,终究不免老、不免会死。所以你如果把这个问题,去问世间的任何一个人说:「色身是不是恒常存在的?」那么相信没有人会直接回 答说「它们是恒常存在的」。可是大家尽管都认知到色身老死的事实,可是为什么不能够在当下观见,色身它具有不实的特性呢?

这个是因为大家都忽略一个事实, 就是说色身终必有老死固然没有错,可是这个老死的变异,并不是在死前的一?那,就突然成就了。实际上老死的变异,是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已经分分秒秒,无时 无刻不在进行;只是我们的心识,没有办法去觉知而已。但是从理上面来看,我们至少应该能够信服,在我们生活的当下,这个色身就已经不断的在历经变化了。换 句话说,从这个方面来看,不管是从时间的长远性来看,色身会有老死;从时间的短暂性来看,色身会在所变迁。那么从这些方面来看的话,我们应该能够现出色身 本身,确实它是一个无常的存在,无常是一个观点。

从 另外一个观点来看,我们也可以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我们说色身,我们要维护这个色身的话,我们必须要经常的摄取各式各样的营养,才能够维系它的健康存 在。所以说色身的健康,需要由我们根据营养的状况,去摄取各种营养,所以我们需要有摄取营养的因缘;有这些因缘存在之后,这个色身才能够维系健康。从另外 一方面来看,色身的存在也是需要在当下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我们必须要没有其他的意外状况的发生,才能够保证这个色身,是继续安全的存在。所以不管是从色身 当下的健康,或是存在来看,色身的本身,都是有许多的因缘成分,而促使它能够以现在的状况存在。并且如果我们再细看,色身的整个的运行状况,其实在色身的 内部,都有许许多多的地水火风属性的这些因素在运行着,组合起来之后才形成我们所得知的色身的状况。

这些个因素,包含我们刚刚讲的维系营养,包含我们刚刚 讲的安全存在等等的这些因素;如果有任何因素产生变化的话,这个色身绝对没有办法,能够健康甚至能够安然的存在。所以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色身也不是一个实实然然的存在。那么不管从无常,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色身呢,都不会是一个恒久真实的存在。这样说来的话,把色身当作是一个恒久不坏的东西,并且执 着着,并且因此而产生烦恼的话,那你还真是愚不可及了。

那 看完色身的状况之后,我们接下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说要断除对色阴的执着,并不是要教大家不顾这个色身,这个必须要声明在先!因为色身是我们修行的道 器。我们所说的是:我们不应该对色身有所执着,或者是有不当的执着。但是呢,我们仍然应该要尽力维系色身的健康,让我们能够好好的修行。在色阴的部分,我 们要引《金刚经》的有名的一个句子,来当作一个小小的注脚,这个《金刚经》的名句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

那 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呢,很显然的已经把我们刚才讲的,所有跟色阴相关的地水火一切的相,都已经包含在里面了;《金刚经》石破天惊的告诉我们:所有 我们所认知的这些相,全部都是虚妄。所以,以此来说,我们可以看看,凡是所谓的号称说「身中的“能量”可以长久的存在」,或者是号称说「我们身体里面在打 坐的时候,中脉会现起什么样的“光点”」;那么所谓的能量,所谓的中脉光点,一切都是“相”,一切都不外乎是色阴的变相而已!那么所以说这些的状况,都应 该是一个虚妄的状况,我们不应该予以执着;我们就用《金刚经》这一句话,当作色阴虚妄不实这个部分的一个小小的注脚。

讲 完色阴之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受阴。受是什么?受就是我们对环境的领纳、领受的意思!并且受可以分成三个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杂阿含经》卷12。虽然说这三个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个分类也许乍听之下好像有点粗略;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在世间所经历的一切受,都不 出于这三个受的范围。并且这三个受还有一个特性在,也就是说,当我们有苦受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没有乐受的;当我们有乐受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不苦不乐受跟 苦受的。有些人也许会说:「我们有许多的受,其实都是苦乐相杂的。」那是因为他的心思还 ​​非常的粗糙。如果说我们再定下心来,细细去体会的话,可以再发现每一个当下,这三个受必然是,只有其中一个受存在着。那这个受呢,可以说我们在世间里 面,我们经常会有许多的状况,会有这些受的存在。

这 些受何以是虚妄不实的呢?我们可以说,比方说,我们说吃饭,我们举吃饭当作一个例子;当我们饿着肚子的时候,我们要吃饭的这个时候,我们吃着的时候,饿肚 子吃的时候有乐受;当我们逐渐、逐渐吃的时候,逐渐吃得觉得饱足的时候,或许这个乐受,就已经变成比较淡漠了;那么等到一旦我们已经饱了,我们还要硬撑继 续吃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变成苦受了;所以从乐受、不苦不乐受到苦受,会有这样的转圈存在。同样的,如果我们看看受伤的状况,如果我们受伤的时候,这个时候 因为伤口所带来的感受,显然就是一个苦受;当我们正在痊愈中的时候,这个苦受就会逐渐转淡了;乃至于说我们痊愈之后,我们可以继续的追赶跑跳碰,这个状况 我们又回复乐受了。以这些状况来看,受的本身它不断的在变换;不断的在随着我们跟外界环境的接触,而有所变换。所以说「受」从现量的境界来看,它确实是无常的。

并 且我们也可以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受的状况,我们说要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前提必须是我们前面有境现起,然后我们接触了这个境之后,我们才能够有所感受。 所以受要能够现起,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现前之境,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有感受的主体存在。那么我们说,现前的这个境的本身,其实就如我们刚才举的吃饭,或者 受伤的例子一样。现前的境,实际上是不断的在变化,它是无常的;受既然它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存在,并且组成受的因缘的本身,也都是无常的话,我们几乎就可以 断定说,受的本身必然也是无常,必然也是变迁无常的。所以从无常的观点,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我们都可以结论说,受的本身,它不是一个恒常真实的存在;所以 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当然没有必要,再去执着着受的本身,执着着为了要追寻这个乐受,而衍生出来很多很多的烦恼。

除 了 ​​这个之外,我们还要说「受」,我们刚刚一开始曾经跟大家说,我们在解脱五阴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都用最粗浅的方式来跟大家解释,受这个部分也 是如此。因为我们在这个大乘的唯识学里面讲的这个受,还有更细微的受。比方说意根五遍行,意根五遍行心所法里面,就有所谓的境界受;这个境界受,就不是我 们刚才讲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那样粗略的感受。这个境界受是很细微、很细微的,境界受也只有在修习禅定,一直到灭尽定的状况,才能够把五遍行心所法里 面的这个受(境界受这个心所法),把它给灭去。所以这个部分详细的部分,我们没有办法在这里多讲;各位菩萨假如有机会、有缘的话,希望大家能够来正觉同修会的禅净班里面去修习,我们会在禅净班里面,会讲到这一部分的内容。这就是有关受的部分。

接 下来我们继续来看看「想」的部分,想的部分还是一样,我们从最粗略的讲起。 「想」我们可以说最粗略的部分,就是我们想作什么!比方说我们想吃饭,想要散散步,想要作什么事情,这个都是我们讲「想」的这个范围。那么想这个部分呢, 为什么想会是一个虚妄不实的存在呢?我们仔细来看,比方说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想吃饭」来讲,我们说我们饿的时候,我们会想吃饭;一旦我们吃饱了,我们就不 想吃饭了,所以吃饭这个状况,会随着饱足的状况,让我们从想然后改变到不想。同样的,走路也是如此;我们想散步的时候,等到我们走累了,我们就不想走了。 说话呢,当我们想说话的时候我们会说,可是等到我们说累了,或者时机不对的时候不想说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变成不想了。所以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体验,我们可以 发现到,我们想作什么这个想呢,的的确确跟着我们应对不同的环境的时候,会起了相当大的变化:从想,到不想;从不想,又到想。所以想的本身,确实是变迁无 常的。

并 且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解析它,从这个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有想呢?那得要眼前有适当的境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对着这个环境也好,事物也 好,让我们有了感受之后,我们才会现起想!所以想这个层次呢,它必须要有适当的环境现起。我们前面在受的部分,已经跟大家分析过了:现前的环境呢,是会有 所变化的。既然现前的环境是会有所变化,以至于感受会有所变化,自然而然的随着这个境、随这个受,然后接下来想的这个部分,也当然会有所变化有所变迁的, 所以想不是一个恒常独立的存在。想是因为有现前的境,导致于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心所法之后,我们才会有想;所以想是因缘和合所成,它是缘生法。并且构成这个 想的因素,本身也是无常的,所以想本身也是无常变迁;然后我们从此就可以归结想的本身,也是虚妄不实的。

同 样的,跟受一样,想的部分刚才我们是用最粗浅的方式,跟大家来解析,其实「想」还有更细微的想。我们在《阿含经》里面,佛的开示里面,佛就曾经说:「想亦 是知。」——《阿含经》。是对环境的了知,对当前这个境跟尘的了知,也就是所谓微细的想。那么这个想呢,微细到说我们平常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直接予于掌握 的;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这个心思,有一定细的心思之后,才能够予以掌握的。这个就回应到说一般学佛人,对于所谓的“无想定”的误解;一般人往往觉得说,把 这个无想定想像成只要没有妄想,就能够进入无想定。

这个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因为无想定的这个状况,是要从三禅、四禅之后,在四禅的时候,我们已经息 脉俱断了,再从四禅中把觉知心给灭了之后,才进入无想定。像那样深入禅定的功夫,完全不是所谓的没有语言妄想能够函盖的。所以各位菩萨!在看这方面的内容时候,一定要牢记住我们讲的「想」的范围:有不同的范围,有不同的层次。千万不要把语言妄想这么粗浅的层次,套在无想定那样微细的想的层次里面。

接 下来我们再看看行阴──行的部分。我们说行,我们针对环境,我们所下的审思决断叫作行!行的部分,我们一般来讲,又把它分成三样,就是身行、口行跟意行。 那么身行跟口行,所谓的“动身”跟“发语”,身行跟口行这两个部分,因为牵涉到我们要有身体的动作,以及发语来讲,我们需要有嘴巴、有舌头,配合说出话 来。所以身行跟口行这两部分,显然就跟色阴有绝大的相依性;我们必须要有这个色阴,然后我们才能成就身行跟口行。所以身行跟口行,当然不会是一个恒常真实 的存在。

接 下来意行,我们刚刚说,意行是所谓的决断──决定要作什么。那么我们可以来看看,从我们日常的经验来看,比方说我们刚才举的这个吃饭的例子,当我们决定说 我们要,比方说我们决定要夹哪一块菜的时候,当我们完成夹菜的这个动作之后,接下来我们就会作下一个决定,所以从这一盘的决定,到下一盘的决定;乃至于到 最后呢,我们决定放下碗筷,然后说我们吃饱了。可以见到这些的决定,都会一个接一个不断的变化,所以我们从日常经验来看,我们其实可以看见意行的部分,是 随着我们的意念变化,不断的在改变;这个就是所谓的无常,意行的无常。甚至我们也可以从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因为意行的本身,是基于我们对于环境所现起的 各式各样的状况,所必须作的一种审思决断,所以这个部分的决断,既然跟环境有所关系的话,当然这个意行的本身,就会跟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所以总结来 说行阴的部分,是身行、口行跟意行,这三个行不仅在现观上面它们都是无常;并且我们在分析的里面,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是缘所生法。并且产生 了这些行阴的这个缘呢,本身也都是具足无常的特性,所以,以此来说,行阴的本身自然而然也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它本身也是虚妄不实的。

当 然「行阴」的部分,我们除了说刚才讲得很粗浅的说决断,说我们要夹菜等等那样粗浅的决断之外,行阴还有微细的行阴存在。比方说我们说身行的部分,最细微的 身行部分,莫过于说我们的生命现象的存在,我们的呼吸等等,像这些都是非常非常微细的身行。意行的部分那更是如此,因为意行的部分,除了我们刚才讲的这个 决断之外,甚至我们的任何的起心动念,也都是在意行的范围里面。所以说这些行的部分,当我们谈到行的部分,仍然是会有境界的不同,会有粗浅的不同;所以 说,我们至此,我们跟大家已经分析了色受想行这四个阴;我们跟大家分析这四个阴是如何虚妄不实,希望大家能够按照这个方式,回去之后能够仔细去观行;并且 特别特别叮咛大家:一定要注意到,我们在某一个境界观行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这个其他的更微细的东西,把我们观行的东西,任意套用在更微细的境界里面。我们 修行没有到那个境界的话,不适宜用我们现在的所知所觉的粗浅的部分,直接套用、直接解释!当然这个部分,就非常依赖要由善知识的教导;所以这是希望大家, 如果有缘的话,希望大家能够到正觉同修会的禅净班来修习,在这里我们会跟大家详细的解释。

那 么色受想行这四个阴,介绍完了时候,接下来应该要介绍这个识阴的部分。那么识阴的部分,我们在剩下来的时间,我们简单来讲。识阴呢,识就是了知!所以说识 是构成受想行阴的一个基础。由于它的内容比较深广,所以我们把识阴的详细部分,留在下一次讲。但是我们要跟大家说,识阴其实是会跟着色受想行这四阴的增长 而有所增长;也就是说,我们在色受想行这四个阴,任何的一个行进,任何的一个了知,任何的一个境界的觉知,这个觉知都会增长到识阴;所以才会有所谓的识 阴,是所谓的“四识住”的状况。也就是说,识阴是在色阴住、在受想行阴住,在这里先跟大家说明。我们下一次再跟大家交代识阴的详细状况。

阿弥陀佛!

该帖子在 2013/11/24 3:08:35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3-11-24 03:08:35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11 楼 

色阴:
色阴即色身。色阴就是我们四大所成的一切,
都叫作色阴,四大就是:「谓地界,水、火、
风界」——《中阿含经》卷7。

断除对色阴的执著,并不是要不顾这个色身,
色身是我们修行的道 器。而是不应该对色身有
所执著,或者是有不当的执著。仍应要尽力维
系色身的健康,以便好好的修行。在色阴的部
分,引用《金刚经》的名句,来当作一个注脚,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
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卷1。

受阴:
受就是我们对环境的领纳、领受的意思!受可
以分成三个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 《杂阿含经》卷12。

受要能够现起,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现前之境,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有感受的主体存在。而每一个
当下,这三个受必然是,只有其中一个受存在着。
受的本身,它不是一个恒常真实的存在;所以 既
然如此的话,我们当然没有必要,去执著着受的
本身,去追寻这个乐受,而衍生出来很多的烦恼。

这个受,还有更细微的受。比方说意根五遍行,
意根五遍行心所法里面,就有所谓的境界受;这
个境界受,就不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粗略
的感受。这个境界受是很细微、很细微的,境界
受也只有在修习禅定,一直到灭尽定的状况,才
能够把五遍行心所法里 面的这个境界受给灭去。

想阴:
想最粗略的部分,就是我们想做什么!我们为什
么会有想呢?那得要眼前有适当的境现在我们的
面前,我们对着这个环境、事物有了感受之后,
才会现起想!所以想这个层次它必须要有适当的
环境现起。而环境是会有 所变化的,以至于感受
也会有所变化。自然而然的随着这个境、这个受,
想的部分,当然也会有所变化有所变迁的。并且
从想,到不想;从不想,又到想也是无 常的。所
以想不是一个恒常独立的存在。想是因为有现前
的境,导致于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心所法之后,我
们才会有想;所以想是因缘和合所成,它是缘生
法。并且构成这个 想的因素,本身也是无常的,
所以想是无常变迁、虚妄不实的。

其实「想」还有更细微的想。佛说:「想亦是知。」
——《阿含经》。是对环境的了知,对当前这个境
跟尘的了知,也就是所谓微细的想。而微细到说我
们平常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直接予于掌握 的;必须
要有一定细的心思之后,才能够予以掌握的。比如
无想定,要从三禅、四禅之后,在四禅的时候,已
经息 脉俱断了,再从四禅中把觉知心给灭了之后,
才进入无想定。这样深入禅定的功夫,完全不是所
谓的没有语言妄想能够函盖的。因为“想”有不同
的范围和层次。

行阴:
行的部分是针对环境,所下的审思决断叫作行!它
又分成三样:身行、口行、意行。身行跟口行,指
“动身”跟“发语”。意行是所谓的决断──决定
要作什么。

身行跟口行这两部分,显然要跟色阴有绝大的相依性;
我们必须要有这个色阴,然后我们才能成就身行跟口
行。所以身行跟口行,不是一个恒常真实 的存在。意
行是随着意念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是无常的。从因
缘和合的观点来看,意行的本身,是基于对环境所现
起的 各式各样的状况,而必须作的一种审思决断,而
环境有所变化的话,意行会跟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
化。

所以总结来 说行阴的部分,是身行、口行跟意行,这
三个行不仅在现观上面它们都是无常;并且它们都是
因缘和合而成,是缘所生法。并且产生 了这些行阴的
缘本身也都具足无常的特性,所以行阴本身自然而然
也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是虚妄不实的。

识阴,就是了知!识 是构成受想行阴的一个基础。

摘编自: 8“色受想行阴” 

该帖子在 2013/11/24 3:09:16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3-11-24 03:09:16 
本帖子共有 1 页, 2 张回帖,每页有 13 张回帖 >> [ 1 ]
页码:

论坛音乐开启||关闭

Powered By : 佛 运
Copyright 2004-2008 6kbb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6k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