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陆注 册风格变换论坛帮助娱乐参考

总论坛公告
素食,放生,打坐就能代表正法吗?佛经才是验证正邪的标准!!!     显示用户列表 团队管理 佛运首页

   你的位置: 佛运论坛学习正法心得浏览当前帖子

    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     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 你是本帖的第 370 位读者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楼 顶 
16.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下)(视频)

16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下)(视频)--正光老师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4161

前一集我們講了聲聞菩提的初果與二果,也就是聲聞菩提以四聖諦為主旨、四念處觀為觀行的法門、以八正道為實施的方法,進而觀察蘊處界,了知蘊處界以後斷了三縛結,也就是我見、疑見、戒禁取見,成為初果須陀洹;他這樣子于人間捨壽之後,就可以在欲界人天之間總共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脫。接下來二果,他就要薄貪嗔癡,就是把貪、嗔、癡淡薄了,淡薄了以後他就成為二果人,也就成斯陀含;這樣子他捨壽之後,就可以欲界人間一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脫。

 

接下來他就要觀察,他已經成為二果了,那怎麼向三果邁進?他去思惟惟的結果就是要斷五下分結,也就是斷貪、嗔、我見(身見)、疑見、戒禁取見。以貪來講,講的是五欲的最重貪,也就是男女貪,只要你把男女貪斷了,你就可以發起初禪;如果你沒法把它斷除,沒辦法發起初禪;所以因為知道這個結果,就把男女貪斷了,發起初禪!那發起初禪時有二類:一個是刹那間遍身發,一個是哌而動。首先我們來講刹那遍身發,也就是說他在二果薄貪嗔癡的時候,性障(五蓋)把它消除得非常徹底,所以在某一個時節因緣之下,在行住坐臥當中,色界天身就在欲界身裏面出現了。這時候他要觀察:色界的天身是怎麼樣?他發現色界天身就猶如一層薄膜,裏面是如雲如霧,沒有粗重的五臟六腑啊!而且他也觀察裏面少了鼻識與舌識,所以因為沒有(鼻、舌的)根、塵、識的關係,所以就少了六界,也就是十八界少了六界,成為十二界。然後他觀察(身體)薄膜的每一個毛孔,都內外相通;由於內外相通的結果,就產生了樂觸,這也就是色界的天身,出現在欲界身裏面,產生的摩擦的樂觸。

 

然後他也繼續瞭解這個道理以後,就發現到原來是要把男女貪斷除盡了,就可以發起初禪。接下來他就要瞭解:什麼是哌而動?哌而動就是慢慢的蠕動!這裏面又有兩類:一個是從會陰發起,一個是從頭部發起。如果是從會陰發起,十之八九可以漸漸遍全身。如果無法遍全身,就代表他的性障除得不徹底,要好好去把它消除,否則初禪會退失。接下來從頭部發起呢,十之八九無法遍全身,表示他的性障,除得非常的不徹底,要好好去消除,否則是無法遍全身的。所以從這邊就可以瞭解,你只要把欲界的男女貪斷除了,你就可以發起初禪了。所以從這邊就可以告訴我們:阿含解脫道裏面,有證初禪的凡夫,沒有不證初禪的三果人。

 

所以從這邊也可以瞭解,如果有人主張:「(藏傳佛教)兩性交合的這個當中,可以證聲聞菩提,可以證緣覺菩提乃至證佛菩提。」你就知道那是大妄語,而且是誤導眾生非常嚴重的(因為樂空雙呤菬o法斷除三縛結的,而且是增長我見、增長欲界愛的)。既然你已經發起初禪,因為發起初禪,與欲界的第六天很接近,天魔就可以來干擾你!那天魔為什麼要來干擾你?就是要讓你退回欲界,為他所掌控。你了知了這個道理以後,你不管他,他就無能為力了,也就不會再來干擾你了(若是在樂空雙叩木辰缰校炷墙^對不會來干擾的,因為這是欲界境界,而且是在天魔所掌控的欲界境界中)。

 

(講完三果所斷三縛結與斷貪)接下來講嗔。嗔有欲界嗔、色界嗔,欲界嗔裏面有口行、意行以及身行的嗔;你了知了這個道理,就要把它斷除。那色界嗔呢,因為色界裏面沒有身行口行的嗔,可是還有意行的嗔,你還是要把它斷除。接下來就談三縛結,這裏面的三縛結,跟三果的三縛結,跟初果的三縛結,裏面講的內容有一點不一樣。初果所講的三縛結,是在斷欲界裏面的部分,那三果呢,是斷色界的部分。那我們就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來談好了,我見對於色界的意識覺知心當作是真實我,了知是虛妄,把它斷除了,也了知了色界裏面的天身高廣莊嚴聲音微妙,以及有微細的樂觸,那也是虛妄的,那把它斷除了,所以(色界)身見也斷了。那既然身見也斷了,他就因為能夠接受這個事實,所以疑見就斷了;如果他不能接受,(色界)疑見還是具足的。然後他把這個疑見斷了以後,去檢擇諸方大師:他到底有沒有把這個斷除?到底裏面所說的法,對於五下分結有沒有斷除?他就很清楚而且不會懷疑,了知了這個道理,他就把疑見斷了。疑見斷了,他也了知了要證三果所施設的不如理作意的戒禁,與證三果無關,了知了這個道理以後,他就把它斷除了。斷除了以後,他就成為三果人了,成為三果以後,他就可以去色界裏面究竟解脫。

 

可是這裏面有一個問題,我們要說明一下:我們知道在欲界裏面,有聲聞的初果、二果,在色界裏面有聲聞的三果人;也就是說,在欲界跟色界裏面還有佛弟子,在欲界、色界裏面弘揚正法。如果有人主張,只有人間才有佛教,(就是不懂二果與三果人往生後的去處)你就知道他對佛法的架構不如實知,而且把佛法窄化得非常嚴重,那是嚴重的誤導眾生。

 

好,既然你已經成為三果,接下來你要往四果邁進,你就要去瞭解:四果所要斷的煩惱是什麼?四果所要斷的煩惱就是五上分結!什麼是五上分結?也就是講的斷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慢、癡。首先他了知了色界裏面,色身高廣莊嚴聲音微妙,有微細的樂觸;但它究竟不實在,如果不把它斷除,就無法轉進無色界。接下來他進入到無色界境界以後,他要觀察這無色界裏面的意識覺知心還是存在;既然(覺知心還)存在,就是不寂靜,要去斷除。接下來掉舉的部分,因為在無色界裏面,只有三界(意根、法塵、意識),還是有意識覺知心存在;既然有意識覺知心存在,就代表他在境界裏面(還是)不寂靜,他要把它斷除,否則無法取證四果的。因為那裏面還有意識覺知心存在,也有法塵在。接下來就要談裏面的掉舉,掉舉裏面,還是有意識覺知心存在,也有法塵存在,所以不寂靜。

 

接下來就要斷慢,一般人所知的慢,就是講因人而起慢。因什麼起慢?因他色身高廣、因為他財富豐饒、種性尊貴等等而起慢。可是聲聞佛法所講的慢,並不是這樣子,聲聞佛法講的慢就是講樂於自我存在,也就是說意識心樂於自我存在而不肯消失,導致輪迴三界生死。那我們就以四空定來說明好了,譬如說你到了空無邊處,也就是說你心能夠覺知十方;既然能夠覺知十方,代表你的意識心仍在,我慢也會存在;你要捨,否則無法轉進;捨了以後就轉進到識無邊處。所謂識無邊處就是發現到,過去的識種無邊、現在的識種無邊、未來的識種無邊;既然你能夠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識種無邊,你的意識覺知心還存在,我慢還存在的;接下來你就要把它斷除,斷除了以後就轉進到無所有處,也就是你能夠知道那邊一無所有。可是知道你一無所有,仍然是有知,不是不知,這還是不寂靜,你還是要轉進,轉進的結果就轉到非想非非想定!可是「想」就是知,意思就是說非想非非想處,你還是有知的存在,只是這個知非常微細,是意識不返觀而已,它還是不寂靜;既然不寂靜,你就要把它斷除;斷除了以後,你就可以(隨時)取證無餘涅槃。

 

接下來講癡,癡裏面講的:你把四空定(境界)當作是涅槃,這就是無明。你為了求證四果所施設的不如理作意的戒禁當作是真實,那也是無明。你就會把它斷除,斷除了以後,你就成為四果;到四果以後,捨壽就可以取證無餘涅槃,至少是慧解脫的阿羅漢。可是你成為慧解脫的阿羅漢,你的習氣種子並沒有斷除,我們就用一個譬如來說:“畢陵伽婆蹉尊者尚慢,畢陵伽婆蹉尊者在佛世是個大阿羅漢,他有一天要過恒河,可是恒河湍急無法過去,佛又告誡不能示現神通,那怎麼辦?他只好看那恒河神到底是誰?結果他一觀察恒河神,原來是她啊!那就跟恒河神講,就稱恒河神為「小婢」:「我要過河,把河水分開。」那恒河神一聽到有人叫他,抬頭一看,原來是大阿羅漢,怎麼可以怠慢!所以就河水分開了,讓畢陵伽婆蹉尊者過去了。可是堂堂一個恒河神,卻被他呼喚是小婢;小婢就是小奴婢的意思,那當然心有所不甘;有所不甘的結果,他就向佛告狀。佛就派人請畢陵伽婆蹉尊者來,問畢陵伽婆蹉尊者:「你有沒有跟恒河神說他是小婢?」畢陵伽婆蹉尊者說:

 

「有,我有說!」你看,修到阿羅漢,心多麼直;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會像世俗人那麼彎彎曲曲。佛接下來就跟畢陵伽婆蹉尊者講:「你要跟他懺悔。」畢陵伽婆蹉尊者說「好」,他就跟恒河神講:「小婢、小婢,過來,我跟你懺悔。」大家聽了,為之絕倒啊!佛就藉這個因緣來說明:「阿羅漢雖然能夠斷煩惱的現行,可是卻不斷習氣種子。為什麼呢?因為恒河神曾經五百世,為畢陵伽婆蹉尊者的奴婢,由於畢陵伽婆蹉尊者使喚慣了,所以習氣種子就現行。」也就是告訴我們,阿羅漢仍然有習氣種子未除。從這邊就可以瞭解,阿羅漢可以斷分段生死,可是卻無法斷習氣種子啊!既然談到這裏,我們要做綜和:就是聲聞的菩提,是以四聖諦為主旨,以四念處觀為觀行的法門,以八正道為實施的方法,進而觀察蘊處界虛妄,了知蘊處界虛妄以後,把三縛結斷了,成為初果須陀洹。然後薄貪、嗔、癡之後,就成為二果的斯陀含。斷了五下分結,成為三果人,為阿那含。把五上分結斷了,成為四果的阿羅漢。可是四果的阿羅漢,能把煩惱的現行斷除,可是習氣種子卻沒有斷除。

 

接下來我們要談幾個正知正見,這幾個正知正見是一般人所缺乏的。首先問題一:阿羅漢滅盡五蘊、十八界,入無餘涅槃,是不是斷滅空?

首先我們用三個方面來說明,佛在世的時候,有許多的阿羅漢,他們知道可以把五陰十八界滅盡了而入無餘涅槃;可是滅盡了五陰十八界之後,到底是不是斷滅空?他心中會有所懷疑!因為這樣緣故就去請問佛,佛就告訴他:「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之後,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所以阿羅漢相信佛語的關係,所以於外無恐懼、於內無恐懼,就把五陰十八界滅盡了,而安心的入無餘涅槃。也就是說,意識願意把自我消失以後,就可以入了無餘涅槃。此外我們可以焰摩迦比丘的例子來說明:“在佛世,焰摩迦比丘主張:‘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一切皆無。’後來舍利弗知道以後,就去告訴焰摩迦比丘,扭轉他的邪知邪見,後來焰摩迦比丘也證果,後來他也主張:‘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以後,並不是斷滅空’。”

 

接下來我們要談:很多的佛弟子早晚都誦早晚課,可是卻不知道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的境界是什麼。譬如說《心經》裏面,不是講:“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講的卻是心而不是講斷滅空)由此可知,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因為把五陰十八界滅盡了以後,還有一個《心經》所講的心存在。這個道理很多人不知道,而且也忽略了。

 

接下來問題二: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阿羅漢、三明六通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是否有境界高下可言?我們知道如果你能夠證得阿羅漢,至少是慧解脫。什麼是慧解脫?就是以智慧得解脫,所以他要待時才能夠得解脫。另外還有一種阿羅漢,叫作俱解脫阿羅漢,他不僅是慧解脫,而且有四禪八定(而證得滅盡定),所以隨時可以取證無餘涅槃。另外一種阿羅漢,叫作三明六通阿羅漢,他不僅是俱解脫,而且是有三明六通的阿羅漢。所以從這邊就可以瞭解,阿羅漢入涅槃是以智慧入涅槃,並不是以禪定入涅槃。禪定可以增上(解脫),並不是(解脫的)主因;可是這是在五陰具足之下,才有境界高下可言。可是一旦你入了無餘涅槃以後,(三種阿羅漢的)五陰十八界都滅盡了,還有境界可言嗎?顯然是沒有境界可言。所以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以後,沒有境界高下可言。

 

第三個我們要講: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到底有沒有證涅槃?有沒有到彼岸?很多人認為:阿羅漢有證涅槃、有到彼岸。可是我們要用譬喻來說明:“譬如說你從這裏到高雄,你必須有五陰具足之下,才可以說你到達高雄。譬如說你要有色陰到高雄了,你也要有覺知心了知了,你也知道你是不是很辛苦,還是很快的到達高雄;或者是說你也已經知道了,確定你已經到高雄,最後經過一段時間空間的轉移過程,所以你也知道你已經到了高雄。也就是說,你在五陰具足之下,你才有證得涅槃到彼岸;可是一旦你五陰十八界滅除了之後,還有誰到高雄?還有誰證涅槃?還有誰到彼岸?顯然是沒有!”

 

因為(聲聞解脫是)樂於自我消失,不在三界現行,到底有誰證涅槃、到彼岸?可是佛說它是方便證涅槃到彼岸。所以從這邊可以瞭解: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到底有沒有證涅槃、有沒有到彼岸?顯然是沒有!所以從這邊就可以瞭解了。這個正知正見是大家必須要建立的,可是佛來到人間,只是為(傳授)聲聞菩提嗎?還是只為緣覺菩提?不然!佛到人間不是為聲聞菩提,也不是為緣覺菩提,是為唯一佛乘!也就是要讓大家都能夠成佛!那我們用簡單的例子,來說佛菩提跟聲聞菩提一些差異就好,我們就以三德來說明。

 

什麼是三德?法身德、般若德以及解脫德!菩薩因為參禪的關係,所以一念慧相應而找到了法身,所以就有法身德。因為找到了法身(如來藏),就發起了般若的智慧;這個般若的智慧,可以讓他慢慢對二轉**、三轉**漸漸通達。接下來以法身的立場,來觀待蘊處界真的是虛妄;可是這蘊處界到底從哪裡來?是從法身而來。所以由此可知菩薩有三德。可是聲聞人呢,他只是把五陰十八界滅盡而已,滅盡了以後,到底這五陰十八界從何而來?他是一無所知,連(所證的)解脫德也並不是得最究竟,更何況他有法身德、有般若德嗎?顯然是沒有!

 

所以從這邊就可以告訴我們:聲聞菩提裏面,是心小、法小、願小,佛菩提是法大、心大、願大!同樣的道理,緣覺只是煩惱現行的斷除,可是習氣種子他沒有斷除。可是菩薩卻不然,不僅把煩惱現行斷除了,而且也把習氣種子也斷除了,甚至於把無始無明也斷除了(才能成佛)。從這邊就可以瞭解,菩薩的法大、心大、願大,聲聞人裏面是法小、心小、願小!所以佛來人間不是單單為了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而是為了唯一佛乘。所以我在這邊呼籲:“聲聞的行者,應該要迴小向大,這樣子才不會辜負佛在人間說法四十九年,為的就是唯一佛乘!”好!今天就講到這裏,下一個單元是由正偉老師講緣覺菩提的簡介,裏面內容非常精彩,敬請各位菩薩期待!
阿彌陀佛!

该帖子在 2010/7/26 5:37:00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0-4-9 3:31:10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12 楼 

[简体文稿]
前一集我们讲了声闻菩提的初果与二果,也就是声闻菩提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 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以后断了三缚结,也就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初果须陀洹;他这样子于人间舍寿之后,就可以在欲界人天之间总共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接下来二果,他就要薄贪嗔痴,就是把贪、嗔、痴淡薄了,淡薄了以后他就成为二果人,也就成斯陀含;这样子他舍寿之 后,就可以欲界人间一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

接下来他就要观察,他已经成为二果了,那怎么向三果迈进?他去思惟惟的结果就是要断五下分结,也就是断贪、嗔、我见(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以贪 来讲,讲的是五欲的最重贪,也就是男女贪,只要你把男女贪断了,你就可以发起初禅;如果你没法把它断除,没办法发起初禅;所以因为知道这个结果,就把男女贪断了,发起初禅!那发起初禅时有二类:一个是?那间遍身发,一个是运运而动。首先我们来讲?那遍身发,也就是说他在二果薄贪嗔痴的时候,性障(五盖)把 它消除得非常彻底,所以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之下,在行住坐卧当中,色界天身就在欲界身里面出现了。这时候他要观察:色界的天身是怎么样?他发现色界天身就犹 如一层薄膜,里面是如云如雾,没有粗重的五脏六腑啊!而且他也观察里面少了鼻识与舌识,所以因为没有(鼻、舌的)根、尘、识的关系,所以就少了六界,也就 是十八界少了六界,成为十二界。然后他观察(身体)薄膜的每一个毛孔,都内外相通;由于内外相通的结果,就产生了乐触,这也就是色界的天身,出现在欲界身里面,产生的摩擦的乐触。

然后他也继续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就发现到原来是要把男女贪断除尽了,就可以发起初禅。接下来他就要了解:什么是运运而动?运运而动就是慢慢的蠕动! 这里面又有两类:一个是从会阴发起,一个是从头部发起。如果是从会阴发起,十之八九可以渐渐遍全身。如果无法遍全身,就代表他的性障除得不彻底,要好好去 把它消除,否则初禅会退失。接下来从头部发起呢,十之八九无法遍全身,表示他的性障,除得非常的不彻底,要好好去消除,否则是无法遍全身的。所以从这边就 可以了解,你只要把欲界的男女贪断除了,你就可以发起初禅了。所以从这边就可以告诉我们:阿含解脱道里面,有证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

所以从这边也可以了解,如果有人主张:「(藏传佛教)两性交合的这个当中,可以证声闻菩提,可以证缘觉菩提乃至证佛菩提。」 你就知道那是大妄语,而且是误导众生非常严重的(因为乐空双运是无法断除三缚结的,而且是增长我见、增长欲界爱的)。既然你已经发起初禅,因为发起初禅, 与欲界的第六天很接近,天魔就可以来干扰你!那天魔为什么要来干扰你?就是要让你退回欲界,为他所掌控。你了知了这个道理以后,你不管他,他就无能为力了,也就不会再来干扰你了(若是在乐空双运的境界中,天魔是绝对不会来干扰的,因为这是欲界境界,而且是在天魔所掌控的欲界境界中) 。

(讲完三果所断三缚结与断贪)接下来讲嗔。嗔有欲界嗔、色界嗔,欲界嗔里面有口行、意行以及身行的嗔;你了知了这个道理,就要把它断除。那色界嗔 呢,因为色界里面没有身行口行的嗔,可是还有意行的嗔,你还是要把它断除。接下来就谈三缚结,这里面的三缚结,跟三果的三缚结,跟初果的三缚结,里面讲的 内容有一点不一样。初果所讲的三缚结,是在断欲界里面的部分,那三果呢,是断色界的部分。那我们就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来谈好了,我见对于色界的意识觉知 心当作是真实我,了知是虚妄,把它断除了,也了知了色界里面的天身高广庄严声音微妙,以及有微细的乐触,那也是虚妄的,那把它断除了,所以(色界)身见也 断了。那既然身见也断了,他就因为能够接受这个事实,所以疑见就断了;如果他不能接受,(色界)疑见还是具足的。然后他把这个疑见断了以后,去检择诸方大师:他到底有没有把这个断除?到底里面所说的法, 对于五下分结有没有断除?他就很清楚而且不会怀疑,了知了这个道理,他就把疑见断了。疑见断了,他也了知了要证三果所施设的不如理作意的戒禁,与证三果无 关,了知了这个道理以后,他就把它断除了。断除了以后,他就成为三果人了,成为三果以后,他就可以去色界里面究竟解脱。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要说明一下:我们知道在欲界里面,有声闻的初果、二果,在色界里面有声闻的三果人;也就是说,在欲界跟色界里面还有佛弟子,在欲界、色界里面弘扬正法。如果有人主张,只有人间才有佛教,(就是不懂二果与三果人往生后的去处)你就知道他对佛法的架构不如实知,而且把佛法窄化得非常严重,那是严重的误导众生。

好,既然你已经成为三果,接下来你要往四果迈进,你就要去了解:四果所要断的烦恼是什么?四果所要断的烦恼就是五上分结!什么是五上分结?也就是讲 的断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首先他了知了色界里面,色身高广庄严声音微妙,有微细的乐触;但它究竟不实在,如果不把它断除,就无法转进无色界。 接下来他进入到无色界境界以后,他要观察这无色界里面的意识觉知心还是存在;既然(觉知心还)存在,就是不寂静,要去断除。接下来掉举的部分,因为在无色 界里面,只有三界(意根、法尘、意识),还是有意识觉知心存在;既然有意识觉知心存在,就代表他在境界里面(还是)不寂静,他要把它断除,否则无法取证四 果的。因为那里面还有意识觉知心存在,也有法尘在。接下来就要谈里面的掉举,掉举里面,还是有意识觉知心存在,也有法尘存在,所以不寂静。

接下来就要断慢,一般人所知的慢,就是讲因人而起慢。因什么起慢?因他色身高广、因为他财富丰饶、种性尊贵等等而起慢。可是声闻佛法所讲的慢,并不是这样子,声闻佛法讲 的慢就是讲乐于自我存在,也就是说意识心乐于自我存在而不肯消失,导致轮回三界生死。那我们就以四空定来说明好了,譬如说你到了空无边处,也就是说你心能 够觉知十方;既然能够觉知十方,代表你的意识心仍在,我慢也会存在;你要舍,否则无法转进;舍了以后就转 进到识无边处。所谓识无边处就是发现到,过去的识种无边、现在的识种无边、未来的识种无边;既然你能够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识种无边,你的意识觉知心还存 在,我慢还存在的;接下来你就要把它断除,断除了以后就转进到无所有处,也就是你能够知道那边一无所有。可是知道你一无所有,仍然是有知,不是不知,这还 是不寂静,你还是要转进,转进的结果就转到非想非非想定!可是「想」就是知,意思就是说非想非非想处,你还是有知的存在,只是这个知非常微细,是意识不返 观而已,它还是不寂静;既然不寂静,你就要把它断除;断除了以后,你就可以(随时)取证无余涅槃。

接下来讲痴,痴里面讲的:你把四空定(境界)当作是涅槃,这就是无明。你为了求证四果所施设的不如理作意的戒禁当作是真实,那也是无明。你就会把它断除,断除了以后,你就成为四果;到四果以后,舍寿就可以取证无余涅槃,至少是慧解脱的阿罗汉。可是你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你的习气种子并没有断除,我们就用一个譬如来说: “毕陵伽婆蹉尊者尚慢,毕陵伽婆蹉尊者在佛世是个大阿罗汉,他有一天要过恒河,可是恒河湍急无法过去,佛又告诫不能示现神通,那怎么办?他只好看那恒河神 到底是谁?结果他一观察恒河神,原来是她啊!那就跟恒河神讲,就称恒河神为「小婢」:「我要过河,把河水分开。」那恒河神一听到有人叫他,抬头一看,原来 是大阿罗汉,怎么可以怠慢!所以就河水分开了,让毕陵伽婆蹉尊者过去了。可是堂堂一个恒河神,却被他呼唤是小婢;小婢就是小奴婢的意思,那当然心有所不 甘;有所不甘的结果,他就向 佛告状。佛就派人请毕陵伽婆蹉尊者来,问毕陵伽婆蹉尊者:「你有没有跟恒河神说他是小婢?」毕陵伽婆蹉尊者说:「有,我有说!」你看,修到阿罗汉,心多么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会像世俗人那么弯弯曲曲。

佛接下来就跟毕陵伽婆蹉尊者讲:「你要跟他忏悔。」毕陵伽婆蹉尊者说「好」,他就跟恒河神讲: 「小婢、小婢,过来,我跟你忏悔。」大家听了,为之绝倒啊!佛就借这个因缘来说明:「阿罗汉虽然能够断烦恼的现行,可是却不断习气种子。为什么呢?因为恒 河神曾经五百世,为毕陵伽婆蹉尊者的奴婢,由于毕陵伽婆蹉尊者使唤惯了,所以习气种子就现行。 」也就是告诉我们,阿罗汉仍然有习气种子未除。从这边就可以 了解,阿罗汉可以断分段生死,可是却无法断习气种子啊!既然谈到这里,我们要做综和:就是声闻的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 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虚妄,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把三缚结断了,成为初果须陀洹。然后薄贪、嗔、痴之后,就成为二果的斯陀含。断了五下分结,成为三果人,为阿那含。把五上分结断了,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是四果的阿罗汉,能把烦恼的现行断除,可是习气种子却没有断除。

接下来我们要谈几个正知正见,这几个正知正见是一般人所缺乏的。首先问题一:阿罗汉灭尽五蕴、十八界,入无余涅槃,是不是断灭空?

首先我们用三个方面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有许多的阿罗汉,他们知道可以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了而入无余涅槃;可是灭尽了五阴十八界之后,到底是不是断灭空?他心中会有所怀疑!因为这样缘故就去请问 佛,佛就告诉他:「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之后,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相信佛语的关系,所以于外无恐惧、于内无恐惧,就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了,而安心的入无余涅槃。也就是说,意识愿意把自我消失以后,就可以入了无余涅槃。此外我们可以焰摩迦比丘的例子来说明:“在佛世,焰摩迦比丘主张:'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一切皆无。'后来舍利弗知道以后,就去告诉焰摩迦比丘,扭转他的邪知邪见,后来焰摩迦比丘也证果,后来他也主张:'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并不是断灭空'。”

接下来我们要谈:很多的佛弟子早晚都诵早晚课,可是却不知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的境界是什么。譬如说《心经》里面,不是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讲的却是心而不是讲断灭空)由此可知,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因为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了以后,还有一个《心经》所讲的心存在。这个道理很多人不知道,而且也忽略了。

接下来问题二:慧解脱阿罗汉、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通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否有境界高下可言?我们知道如果你能够证得阿罗汉,至少是慧解脱。什么是慧解脱?就是以智慧得解脱,所以他要待时才能够得解脱。另外还有一种阿罗汉,叫作俱解脱阿罗汉,他不仅是慧解脱,而且有四禅八定(而证得灭尽定),所以随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另外一种阿罗汉,叫作三明六通阿罗汉,他不仅是俱解脱,而且是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阿罗汉入涅槃是以智慧入涅槃,并不是以禅定入涅槃。禅定可以增上(解脱),并不是(解脱的)主因;可是这是在五阴具足之下,才有境界高下可言。可是一旦你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三种阿罗汉的)五阴十八界都灭尽了,还有境界可言吗?显然是没有境界可言。所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后,没有境界高下可言。

第三个我们要讲: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到底有没有证涅槃?有没有到彼岸?很多人认为:阿罗汉有证涅槃、 有到彼岸。可是我们要用譬喻来说明:“譬如说你从这里到高雄,你必须有五阴具足之下,才可以说你到达高雄。譬如说你要有色阴到高雄了,你也要有觉知心了知了,你也知道你是不是很辛苦,还是很快的到达高雄;或者是说你也已经知道了,确定你已经到高雄,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空间的转移过程,所以你也知道你已经到了高雄。也就是说,你在五阴具足之下,你才有证得涅槃到彼岸;可是一旦你五阴十八界灭除了之后,还有谁到高雄?还有谁证涅槃?还有谁到彼岸?显然是没有!”

因为(声闻解脱是)乐于自我消失,不在三界现行,到底有谁证涅槃、到彼岸?可是佛说它是方便证涅槃到彼岸。所以从这边可以了解: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到底有没有证涅槃、有没有到彼岸?显然是没有!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了。这个正知正见是大家必须要建立的,可是佛来到人间,只是为(传授)声闻菩提吗?还是只为缘觉菩提?不然!佛到人间不是为声闻菩提,也不是为缘觉菩提,是为唯一佛乘!也就是要让大家都能够成佛!那我们用简单的例子,来说佛菩提跟声闻菩提一些差异就好,我们就以三德来说明。

什么是三德?法身德、般若德以及解脱德!菩萨因为参禅的关系,所以一念慧相应而找到了法身,所以就有法身德。因为找到了法身(如来藏),就发起了般若的智慧;这个般若的智慧,可以让他慢慢对二转**、三转**渐渐通达。接下来以法身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真的是虚妄;可是这蕴处界到底从哪里来?是从法身而来。所以由此可知菩萨有三德。可是声闻人呢,他只是把五阴十八界灭尽而已,灭尽了以后,到底这五阴十八界从何而来?他是一无所知,连(所证的)解脱德也并不是得最究竟,更何况他有法身德、有般若德吗?显然是没有!

所以从这边就可以告诉我们:声闻菩提里面,是心小、法小、愿小,佛菩提是法大、心大、愿大!同样的道理,缘觉只是烦恼现行的断除,可是习气种子他没有断除。可是菩萨却不然,不仅把烦恼现行断除了,而且也把习气种子也断除了,甚至于把无始无明也断除了(才能成佛)。从这边就可以了解,菩萨的法大、心大、愿大,声闻人里面是法小、心小、愿小!所以 佛来人间不是单单为了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而是为了唯一佛乘。所以我在这边呼吁:“声闻的行者,应该要回小向大,这样子才不会辜负 佛在人间说法四十九年,为的就是唯一佛乘!”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个单元是由正伟老师讲缘觉菩提的简介,里面内容非常精彩,敬请各位菩萨期待!阿弥陀佛!

该帖子在 2013/11/25 7:51:19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3-11-25 07:51:19 
本帖子共有 1 页, 1 张回帖,每页有 13 张回帖 >> [ 1 ]
页码:

论坛音乐开启||关闭

Powered By : 佛 运
Copyright 2004-2008 6kbb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6k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