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陆注 册风格变换论坛帮助娱乐参考

总论坛公告
素食,放生,打坐就能代表正法吗?佛经才是验证正邪的标准!!!     显示用户列表 团队管理 佛运首页

   你的位置: 佛运论坛学习正法心得浏览当前帖子

    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     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 你是本帖的第 283 位读者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楼 顶 
26.十信位的修证(视频)

26.十信位的修证(视频)--正纬老师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4328


在上一次的課程裏面,我們跟大家交代了菩薩戒的內容。從今天的課程開始,我們就要開始跟大家談到菩薩修行的位階,總共有五十二個位階。這個位階是從信(就是相信的信),信位開始的,所以我們今天課程的內容就是十信位單元。首先也許有菩薩會問:「為什麼要從信這個部分開始講?」我們常常在強調:世間儘管有許多的事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的宗教,也許講到最後都會發現有許多的部分,是所謂迷信的成分,甚至有愚信盲信的成分在裏面。佛教在這個部分是非常的清楚界定的。在佛教講教理的時候,要求的是正信。這個正信的部分,不是愚信,不是迷信,也不是盲信!這個部分講的是智信!

 

也就是說,一方面我們希望大家要有智慧,要如理作意的思惟之後,把聽聞來的教理成為自己的見解,這個就是所謂的要有智慧的成分在裏面。可是另外一方面呢,我們也要求大家聽聞教法的時候,要沒有慢心!因為沒有慢心,你才能夠至心的信受老師教給你的東西。所以我們佛教裏面常常提到佛教修證的這個程式:聞、思、修、證這個程式,但同時還有信、解、行、證這四個程序。這四個程式實際上彼此是完完全全,內容上是完全契符的。因為聞這件事情本來就有包含適當的信在裏面。怎麼說呢,我們先舉世間法來講:我們在世間法的時候,比方說當我們進到課堂裏面,老師教授給我們知識的時候,有許多的知識,都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所以老師教的時候,我們就吸收、聽聞、把它記下來,然後再來整理。如果說我們在聽聞老師教的道理的時候,沒有辦法去除慢心,老是認為自己比老師的見解要更高深,或者是處處懷疑老師所說的內容的話,那麼也許一堂課下來,我們能吸收的就非常非常的有限。所以從世間法學習的歷程來講,其實我們在聽聞老師的教誨的時候,本身就已經蘊涵了一定程度的相信的成分在裏面,那麼這個相信必然要適當的把自我的慢心去除掉,否則你是無從去相信另外一個人對你所說的道理。

 

世間法是如此,出世間法又是如何呢?首先我們來看看《華嚴經》裏面非常著名的一個故事,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善財童子在五十三參之前,是帶了五百個童子去拜見文殊菩薩。善財童子就請問 文殊菩薩:「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學菩薩道,並且令普賢行速得圓滿呢?」文殊菩薩就開示說:「你應該要積極的去尋找善知識,並且在你找到善知識之後,你應該做到:“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方便善巧勿見過失。」” (《華嚴經》)。這兩句話剛好就用在我們這裏,傳達了我們的意思!因為你對於善知識的開示,你對善知識的所有教誨,都會隨順;並且對善知識所行的,要教你的這些善巧方便的話,不要去尋覓這些善巧方便的過失,而是要看看這些善巧方便,到底要教我們悟得的道理是什麼。所以從《華嚴經》的故事裏面,我們就知道要修道的話,需要有善知識;可是呢,善知識要對我們有所助益的話,那麼我們一定要降伏自我的慢。我們要對善知識有信心,這個就是信的部分。

 

此外,在《增一阿含》裏面也有“七事水喻”的說法,也就是說 佛陀用沉在水底與否,來比喻一個人在解脫道上面的修行。佛陀很清楚的說:除了出水而住(初果境界)的人之外,其他的人,比方說長時間隱沒在水中的這些人,就比喻是我們長時間在三界裏面浮浮沉沉的這些人,出不了三界的這些人,其實這些人都是信根薄弱到幾乎是等於零的狀況。那麼隨著這個信根的增長,才會逐漸的有機會探出水面來觀看,乃至於有機會能夠出水而住,這一切都是由於信根產生了力量(信力)。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在修行之初的時候,必須要有信,必須要有信的圓滿成就(發起信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菩薩位階的時候,一開始是用十信位來作為一個開頭。

 

關於十信位單元的詳細的內容部分,在《華嚴經》的部分,我們知道《華嚴經》關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等的內容,都有詳盡的解說。也就是說對於比方說十地來講,對於每一地的修證內容都有詳細的解說;但是在信的部分來講,在《華嚴經》裏並沒有針對這個信的部分作一一的分類。比方說把這個十信分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一去細說!而是在第二會 文殊菩薩跟覺首到賢首等九位菩薩,互相問答的過程中,來揭示出信位菩薩應該努力修行的方向。所以這個部分,如果就八十華嚴來講,原則上就是在十二卷的十二、十三、十四的〈如來名號品〉,一直到〈賢首品〉這六品的內容裏面,交代信位菩薩應該修習的內容。十信,真正把它具體分開,倒是從其他的經文可以看到。比方說《梵網經》,比方說《仁王經》,比方說《菩薩瓔珞本業經》,這些經裏面對於十信的內容,一一的「信」這個名詞跟內容,都有具體的記載。所以我們今天講十信的內容的時候,我們就以《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講的十個信的內涵來講。

 

在《菩薩瓔珞本業經》裏面,開示的十信裏面的第一個信,就是所謂的有十個心。第一個就是所謂的信心,這個信心放在第一位,顯然表示它是一個最初應該具有的信心。我們可以約略的瞭解到,這個「初信」最初具有的信心,首先我們必須要相信、我們要修習,就必須要先相信有三世、有因果。並且呢,我們要追尋佛陀的腳步來修行,也就是說我們要相信有佛地那樣聖妙的功德,並且佛菩薩是無時無刻不在照顧著我們,希望我們依照祂的開示一步一步的修行上去,所以這就是所謂的「信佛」。並且我們還要相信,確實有所謂的能出三界的法,確實有所謂的能夠探究人人具有的本心佛性的法,這些就是所謂的相信有佛法。並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們還要相信:這個世界佛會替我們安排適當的善知識,所以這個世界上會有善知識適當的傳授佛法給我們,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勝義僧寶存在。所以在初信的部分,第一個信心的部分,我們不但要相信三世有輪迴、有因果,並且我們還要相信大乘三寶真實不虛。

 

那麼十信位第二個心就是所謂的念心。念,指對一件事憶持不忘!所以粗湹慕忉專簿褪俏覀円獣r時憶念著我們自己要展開修行之路,要持續不斷的修行。那麼更進一步說,念又可以用六念來把它總括說明。六念的前三個部分就是憶念三寶,念佛、念法、念僧;後面的三個念是念施、念戒、念天。這個六念法是佛陀開示給我們的,只要我們按照這個六念法,時常憶念這六樣事情,我們就離修行不遠;並且我們希望最後應該要求自己在念心方面,應該要期勉自己乃至於生生世世都不會忘記了我們的修行整個的大目標,這就是念心。

 

十信位第三個叫作精進心。精進心意思就是我們要懷著“我們要持續修行,要精進修行要不中斷”。這個精進的部分從最粗湹膩碇v,我們可以說我們應該要精進的來行世間的善業,我們不要造作惡業;但是其實更積極一點來講,除了善業之外,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淨業,就是乾淨的淨。淨業,就是一切跟佛法相應的部分!更進一步講,我們還希望自己能夠不間斷的去修集善淨業!如果能夠做到不間斷的修集的話,就真的能夠達到精進心的目標,這是第三個精進心。

 

第四個是所謂的慧心。慧心就是所謂的,我們用粗湹膩碇v,就是我們願意去聞熏、聽聞、熏習,並且思惟法義,這個叫慧心。也許有的菩薩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特別強調這個慧心呢?這個最主要是各位菩薩不妨仔細想想看,看看周邊是不是有那樣的眾生有情,當你跟他講道理的時候,他往往掩耳然後跟你說:「不要再跟我說這些大道理了,你只要告訴我答案就好。」的的確確眾生的根性有千萬種,就是有一些眾生的根性,他是不喜歡聽聞道理,不喜歡思惟道理。但是我們知道,就如同一開始的時候跟大家強調的,佛教非常強調的是智信而不是迷信,既然是智信,就是要求大家要聽聞道理之後要如理作意,要仔細的思擇整理,這樣才能成為自己的真正所得。所以就這個方面來看,佛教非常要求我們一定要有慧心,要發起慧心。就算我們平常不習慣聽這些道理,哪怕我們勉強自己聽一時一刻的道理,都算是一個進步,這個是慧心。慧心其實也是我們剛講慧心對佛教的重要,慧心剛好也是四預流支。四個預流支就是:親近善友、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這四個預流支裏面,除了第一個親近善友之外,其他的三個全部都是要靠我們發起慧心來仔細的思擇道理,仔細為自己做最佳的判斷,這是我們強調必須要有慧心。

 

接下來,慧心的下一個就是定心。我們講的定心並不是禪定的定,我們講的定心應該是于事、于理、於義繫心不忘,這個叫作定,就是心得決定的意思。這個跟我們剛才講的念,有一些異曲同工,不過這裏講的更重要的是要於心決定不變,所以這個定的部分跟慧這兩者是息息相關。你如果沒有適當的定,那你可能就沒有辦法靜下心,來聽聞道理、思惟道理。所以我們常常在講定慧等持,定慧等持這意思就是這樣。這是第五個心。

 

第六個心叫作不退心。「不退心」我們要特別強調,所謂不退心,在佛教的修證上,所謂的不退有很多種說法!比方說念不退、行不退等等。這裏的不退心,由於是放在十信位,也就是剛開始修行來講,所以這個不退心其實非常簡單,指的是說如果在有善知識的攝護教導下,我們不要退生邪見,不要把自己的修行路給斷了。所以這裏面不退心,如果我們能夠適當的把自我的慢降伏得很輕微的話,原則上如果有善知識的攝受的話,我們就不會有退轉的心。可是另外一方面來講,如果我們的自我慢心沒有辦法降伏的那麼好的話,那麼強迫自己,先告訴自己:「不能退!不能退!一定要持續來修法。」那麼這個不退心也就會讓我們智慧有所增長,反過來能夠幫助我們消除自我的慢,這是第六個心叫作不退心。

 

第七個叫作迴向心。到迴向心的時候,各位可以發現迴向表示說自己所關注的部分,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的人天福報。你開始會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息相關的;在你的旁邊,還有很多跟你有緣的有情眾生,所以你在修行的時候會懂得要迴向給他們。這表示說如果你迴向心常常去做,常常去發起的話,那麼就會有助於你以後能夠發起菩薩的種性,這是迴向心。

 

那十信位的第八個心,經文上面說的是護心。「護心」有些人把它解釋成攝護自己的心念,但是這個攝護自己的心念,其實跟後面的戒心有所重疊,所以其實我們在這裏的看法,「護心」的部分,反而不如應該要做珍惜維護佛法來得更恰當。怎麼說呢?因為你要是珍惜佛法的話,必然是你已經對佛法有所瞭解。有所深入、有所瞭解,你領略到佛法的美妙之後,你才會有所珍惜,並且進一步希望能夠維繫正法的長久存在。所以我們認為「護心」應該要做這樣的解釋放在十信位裏面更恰當。

 

護心下面就是戒心。「戒心」就是我們自己願意受持佛所施設的禁戒,除了受持禁戒之外,如果我們有犯戒的話,我們會願意招恼意去懺悔改過。那麼戒心很顯然的,能夠做到戒心的這一步,那必然是表示說:因為戒的本身對我們世間人來講,一般人來講都是一種約束。我們能夠捐棄自己的成見,願意接受佛給我們的約束來改正我們的行為。這表示說我們有領略到佛法的勝妙,我們對佛法有相當的信心,我們才願意去維持戒心。

 

最後一個是願心。「願心」的部分我們用四弘誓願來講,四弘誓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各位可以看到的就是說,能夠發起這樣無量無邊的願,並且是真心的發起的話,那必然是你對於三寶,對於佛、法、僧已經有十足的信心,你才能發起願心出來。

 

以上從信心、念心、精進心、定心、慧心、不退心、回向心、護心、戒心、願心,這十個心就是《菩薩瓔珞本業經》裏面佛所開示的,在初住位之前,在十信位的菩薩應該修行的十種心。那麼這十種的心,可以想到從一開始的初信一直到最後面的護心、戒心跟願心,可以看到每一個心的層次,都代表了對於三寶,特別是對於佛的教導,以及對於自己將來有機會能夠成佛的信心有增長了;並且甚至有增長廣大的狀況,所以才能珍惜愛護佛法,所以才能夠因為戒法而願意去約束自己的行為,所以才願意發願要廣度眾生,所以這個一層一層就表示信的具足與否。

 

那麼十信位的修行具足圓滿的狀況。在解脫道裏面來講有簡單的四不壞信。四不壞信就是四樣不受天、人或魔所破壞的淨信。四不壞信簡單來講,就是對於三寶以及對於戒的信心──非常穩固的信心,這是在聲聞解脫上面講的四不壞信。在大乘菩薩道裏面講的是十不壞信,十不壞信的內容除了囊括對於三寶的信心之外,也包含像對善知識,對眾生的信心,以及對於菩薩、菩薩願、菩薩行、菩薩善巧方便等等的種種信心。可見大乘的菩薩道裏面,關於信成就的部分是更為深入的。

 

十信位單元的部分,在《起信論》講得更直接;《起信論》告訴我們說,真正要信成就,應該要怎麼成就呢?《起信論》裏面說了五樣法門。這五樣的法門各位仔細看它的內容,就可以知道這五樣內容,其實就是剛好對應到菩薩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從《起信論》開示裏面,我們把這個場景再拉回到菩薩的修行位階上來講,也就是說十信位修行圓滿之後,接下來就要進入初住開始修行。在下一堂課裏面,我們會詳細跟大家講,十住位裏面一一住的修行內容;不過我們先在這裏透露,初住位修的就是布施,二住就是持戒,依此類推到第六住的智慧,到第七住的時候才是開悟明心,所以菩薩六住位從初住到六住裏面講的就是六度的事情。所以十信完了之後,的的確確就是接到菩薩六度。這個跟《起信論》講說用五門,這個五門剛好對應到菩薩六度,來成就菩薩這個信;信位成就來講,道理是完全一樣。所以我們可以說,各位菩薩可以從《菩薩瓔珞本業經》裏面十信位十種心的內容,仔細去思擇裏面的道理,然後仔細讓自己在生活上一一去實現這十種心的狀況,這樣相信各位就很快能夠滿足十信位的內容。十信位還是凡夫位,我們要到入了初住之後才開始進到修行,這樣才是真正進入菩薩道。

该帖子在 2010/7/26 5:56:22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0-7-26 5:56:22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12 楼 

[简体文稿]

在上一次的课程里面,我们跟大家交代了菩萨戒的内容。从今天的课程开始,我们就要开始跟大家谈到菩萨修行的位阶,总共有五十二个位阶。这个位阶是从信(就是相信的信),信位开始的,所以我们今天课程的内容就是十信位单元。首先也许有菩萨会问:「为什么要从信这个部分开始讲?」我们常常在强调:世间尽管有许多的事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的宗教,也许讲到最后都会发现有许多的部分,是所谓迷信的成分,甚至有愚信盲信的成分在里面。

佛教在这个部分是非常的清楚界定的。在佛教讲教理的时候,要求的是正信。这个正信的部分,不是愚信,不是迷信,也不是盲信!这个部分讲的是智信!

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家要有智慧,要如理作意的思惟之后,把听闻来的教理成为自己的见解,这个就是所谓的要有智慧的成分在里面。可是另外一方面呢,我们也要求大家听闻教法的时候,要没有慢心!因为没有慢心,你才能够至心的信受老师教给你的东西。所以我们佛教里面常常提到佛教修 证的这个程式:闻、思、修、证这个程式,但同时还有信、解、行、证这四个程序。这四个程式实际上彼此是完完全全,内容上是完全契符的。因为闻这件事情本来 就有包含适当的信在里面。怎么说呢,我们先举世间法来讲:我们在世间法的时候,比方说当我们进到课堂里面,老师教授给我们知识的时候,有许多的知识,都是 我们所不知道的,所以老师教的时候,我们就吸收、听闻、把它记下来,然后再来整理。如果说我们在听闻老师教的道理的时候,没有办法去除慢心,老是认为自己 比老师的见解要更高深,或者是处处怀疑老师所说的内容的话,那么也许一堂课下来,我们能吸收的就非常非常的有限。

所以从世间法学习的历程来讲,其实我们在 听闻老师的教诲的时候,本身就已经蕴涵了一定程度的相信的成分在里面,那么这个相信必然要适当的把自我的慢心去除掉,否则你是无从去相信另外一个人对你所 说的道理。

世间法是如此,出世间法又是如何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华严经》里面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之前,是带了五百个童子去拜见文殊菩萨。善财童子就请问 文殊菩萨:「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够学菩萨道,并且令普贤行速得圆满呢?」文殊菩萨就 开示说:「你应该要积极的去寻找善知识,并且在你找到善知识之后,你应该做到:“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方便善巧勿见过失。 」” (《华严经》)。这两句话刚好就用在我们这里,传达了我们的意思!因为你对于善知识的开示,你对善知识的所有教诲,都会随顺;并且对善知识所行的,要教你 的这些善巧方便的话,不要去寻觅这些善巧方便的过失,而是要看看这些善巧方便,到底要教我们悟得的道理是什么。所以从《华严经》的故事里面,我们就知道要 修道的话,需要有善知识;可是呢,善知识要对我们有所助益的话,那么我们一定要降伏自我的慢。我们要对善知识有信心,这个就是信的部分。

此外,在《增一阿含》里面也有“七事水喻”的说法,也就是说 佛陀用沉 在水底与否,来比喻一个人在解脱道上面的修行。佛陀很清楚的说:除了出水而住(初果境界)的人之外,其他的人,比方说长时间隐没在水中的这些人,就比喻是 我们长时间在三界里面浮浮沉沉的这些人,出不了三界的这些人,其实这些人都是信根薄弱到几乎是等于零的状况。那么随着这个信根的增长,才会逐渐的有机会探 出水面来观看,乃至于有机会能够出水而住,这一切都是由于信根产生了力量(信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修行之初的时候,必须要有信,必须要有信的圆满成就 (发起信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菩萨位阶的时候,一开始是用十信位来作为一个开头。

关于十信位单元的详细的内容部分,在《华严经》的部分,我们知道《华严经》关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的内容,都有详尽的解说。也就是说对于 比方说十地来讲,对于每一地的修证内容都有详细的解说;但是在信的部分来讲,在《华严经》里并没有针对这个信的部分作一一的分类。比方说把这个十信分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一去细说!而是在第二会 文殊菩萨跟觉首到贤首等九位菩萨,互相问答的过程中,来揭示出信位菩萨应该努力修行的方向。所以这个部分,如果就八十华严来讲,原则上就是在十二卷的十二、十三、十四的〈如来名号品〉,一直到〈贤首品〉这六品的内容里面,交代信位菩萨应该修习的内容。十信,真正把它具体分开,倒是从其他的经文可以看到。比方说《梵网经》,比方说《仁王经》,比方说《菩萨璎珞本业经》,这些经里面对于十信的内容,一一的「信」这个名词跟内容,都有具体的记载。所以我们今天讲十信的内容的时候,我们就以《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讲的十个信的内涵来讲。

在《菩萨璎 珞本业经》里面,开示的十信里面的第一个信,就是所谓的有十个心。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信心放在第一位,显然表示它是一个最初应该具有的信心。我们 可以约略的了解到,这个「初信」最初具有的信心,首先我们必须要相信、我们要修习,就必须要先相信有三世、有因果。并且呢,我们要追寻 佛陀的脚步来修行,也就是说我们要相信有佛地那样圣妙的功德,并且 佛菩萨是无时无刻不在照顾着我们,希望我们依照祂的开示一步一步的修行上去,所以这就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所谓的能出三界的法,确实有所谓的能够探究人人具有的本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有佛法。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这个世界 佛会替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适当的传授佛法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存在。所以在初信的部分,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不但要相信三世有轮回、有因果,并且我们还要相信大乘三宝真实不虚。

那么十信位第二个心就是所谓的念心。念,指对一件事忆持不忘!所以粗浅的解释,也就是我们要时时忆念着我们自己要展开修行之路,要持续不断的修行。那么更进一步说,念又可以用六念来把它总括说明。六念的前三个部分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念僧;后面的三个念是念施、念戒、念天。这个六念法是 佛陀开示给我们的,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六念法,时常忆念这六样事情,我们就离修行不远;并且我们希望最后应该要求自己在念心方面,应该要期勉自己乃至于生生世世都不会忘记了我们的修行整个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

十信位第三个叫作精进心。精进心意思就是我们要怀着“我们要持续修行,要精进修行要不中断”。这个精进的部分从最粗浅的来讲,我们可以说我们应该要 精进的来行世间的善业,我们不要造作恶业;但是其实更积极一点来讲,除了善业之外,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净业,就是干净的净。净业,就是一切跟佛法相应的部分!更进一步讲,我们还希望自己能够不间断的去修集善净业!如果能够做到不间断的修集的话,就真的能够达到精进心的目标,这是第三个精进心。

第四个是所谓的慧心。慧心就是所谓的,我们用粗浅的来讲,就是我们愿意去闻熏、听闻、熏习,并且思惟法义,这个叫慧心。也许有的菩萨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慧心呢?这个最主要是各位菩萨不 妨仔细想想看,看看周边是不是有那样的众生有情,当你跟他讲道理的时候,他往往掩耳然后跟你说:「不要再跟我说这些大道理了,你只要告诉我答案就好。」的 的确确众生的根性有千万种,就是有一些众生的根性,他是不喜欢听闻道理,不喜欢思惟道理。但是我们知道,就如同一开始的时候跟大家强调的,佛教非常强调的是智信而不是迷信,既然是智信,就是要求大家要听闻道理之后要如理作意,要仔细的思择整理,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真正所得。所以就这个方面来看,佛教非常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慧心,要发起慧心。就算我们平常不习惯听这些道理,哪怕我们勉强自己听一时一刻的道理,都算是一个进步,这个是慧心。慧心其实也是我们刚讲慧心对佛教的重要,慧心刚好也是四预流支。

四个预流支就是: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这四个预流支里面,除了第一个亲近善友之外,其他的三个全部都是要靠我们发起慧心来仔细的思择道理,仔细为自己做最佳的判断,这是我们强调必须要有慧心。

接下来,慧心的下一个就是定心。我们讲的定心并不是禅定的定,我们讲的定心应该是于事、于理、于义系心不忘,这个叫作定,就是心得决定的意思。这个 跟我们刚才讲的念,有一些异曲同工,不过这里讲的更重要的是要于心决定不变,所以这个定的部分跟慧这两者是息息相关。你如果没有适当的定,那你可能就没有 办法静下心,来听闻道理、思惟道理。所以我们常常在讲定慧等持,定慧等持这意思就是这样。这是第五个心。

第六个心叫作不退心。 「不退心」我们要特别强调,所谓不退心,在佛教的 修证上,所谓的不退有很多种说法!比方说念不退、行不退等等。这里的不退心,由于是放在十信位,也就是刚开始修行来讲,所以这个不退心其实非常简单,指的 是说如果在有善知识的摄护教导下,我们不要退生邪见,不要把自己的修行路给断了。所以这里面不退心,如果我们能够适当的把自我的慢降伏得很轻微的话,原则 上如果有善知识的摄受的话,我们就不会有退转的心。可是另外一方面来讲,如果我们的自我慢心没有办法降伏的那么好的话,那么强迫自己,先告诉自己:「不能 退!不能退!一定要持续来修法。 」那么这个不退心也就会让我们智慧有所增长,反过来能够帮助我们消除自我的慢,这是第六个心叫作不退心。

第七个叫作回向心。到回向心的时候,各位可以发现回向表示说自己所关注的部分,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人天福报。你开始会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 息相关的;在你的旁边,还有很多跟你有缘的有情众生,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会懂得要回向给他们。这表示说如果你回向心常常去做,常常去发起的话,那么就会有 助于你以后能够发起菩萨的种性,这是回向心。

那十信位的第八个心,经文上面说的是护心。 「护心」有些人把它解释成摄护自己的心念,但是这个摄护自己的心念,其实跟后面的戒心有所重叠,所以其实我们在这里的看法,「护心」的部分,反而不如应该要做珍惜维护佛法来得更恰当。怎么说呢?因为你要是珍惜佛法的话,必然是你已经对佛法有所了解。有所深入、有所了解,你领略到佛法的美妙之后,你才会有所珍惜,并且进一步希望能够维系正法的长久存在。所以我们认为「护心」应该要做这样的解释放在十信位里面更恰当。

护心下面就是戒心。 「戒心」就是我们自己愿意受持 佛所施设的禁戒,除了受持禁戒之外,如果我们有犯戒的话,我们会愿意诚心诚意去忏悔改过。那么戒心很显然的,能够做到戒心的这一步,那必然是表示说:因为 戒的本身对我们世间人来讲,一般人来讲都是一种约束。我们能够捐弃自己的成见,愿意接受 佛给我们的约束来改正我们的行为。这表示说我们有领略到佛法的胜妙,我们对佛法有相当的信心,我们才愿意去维持戒心。

最后一个是愿心。 「愿心」的部分我们用四弘誓愿来讲,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各位可以看到的就是说,能够发起这样无量无边的愿,并且是真心的发起的话,那必然是你对于三宝,对于佛、法、僧已经有十足的信心,你才能发起愿心出来。

以上从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这十个心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佛所开示的,在初住位之前,在十信位的菩萨应该修行的十种心。那么这十种的心,可以想到从一开始的初信一直到最后面的护心、戒心跟愿心,可以看到每一个心的层次,都代表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 佛的教导,以及对于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够成佛的信心有增长了;并且甚至有增长广大的状况,所以才能珍惜爱护佛法,所以才能够因为戒法而愿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才愿意发愿要广度众生,所以这个一层一层就表示信的具足与否。

那么十信位的修行具足圆满的状况。在解脱道里面来讲有简单的四不坏信。四不坏信就是四样不受天、人或魔所破坏的净信。四不坏信简单来讲,就是对于三宝以及对于戒的信心──非常稳固的信心,这是在声闻解脱上面讲的四不坏信。在大乘菩萨道里面讲的是十不坏信,十不坏信的内容除了囊括对于三宝的信心之外,也包含像对善知识,对众生的信心,以及对于菩萨、菩萨愿、菩萨行、菩萨善巧方便等等的种种信心。可见大乘的菩萨道里面,关于信成就的部分是更为深入的。

十信位单元的部分,在《起信论》讲得更直接;《起信论》告诉我们说,真正要信成就,应该要怎么成就呢? 《起信论》里面说了五样法门。这五样的法门各位仔细看它的内容,就可以知道这五样内容,其实就是刚好对应到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从《起信论》开示里面,我们把这个场景再拉回到菩萨的修行位阶上来讲,也就是说十信位修行圆满之后,接下来就要进入初住开始修行。在下一堂课里面,我们会详细跟大家讲,十住位里面一一住的修行内容;不过我们先在这里透露,初住位修的就是布施,二住就是持戒,依此类推到第六住的智慧,到第七住的时候才是开悟明心,所以菩萨六住位从初住到六住里面讲的就是六度的事情。所以十信完了之后,的的确确就是接到菩萨六度。这个跟《起信论》讲说用五门,这个五门刚好对应到菩萨六度,来成就菩萨这个信;信位成就来讲,道理是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说,各位菩萨可以从《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十信位十种心的内容,仔细去思择里面的道理,然后仔细让自己在生活上一一去实现这十种心的状况,这样相信各位就很快能够满足十信位的内容。十信位还是凡夫位,我们要到入了初住之后才开始进到修行,这样才是真正进入菩萨道。

该帖子在 2013/11/28 1:32:08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3-11-28 01:32:08 
本帖子共有 1 页, 1 张回帖,每页有 13 张回帖 >> [ 1 ]
页码:

论坛音乐开启||关闭

Powered By : 佛 运
Copyright 2004-2008 6kbb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6k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