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陆注 册风格变换论坛帮助娱乐参考

总论坛公告
素食,放生,打坐就能代表正法吗?佛经才是验证正邪的标准!!!     显示用户列表 团队管理 佛运首页

   你的位置: 佛运论坛学习正法心得浏览当前帖子

    五阴十八界,涅盘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     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 你是本帖的第 320 位读者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楼 顶 
29.十行位(上) (视频)

29.十行位(上) (视频)--正伟老师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4358

 今天我們接著上一次的內容,繼續來為各位講說佛菩提道中,有關菩薩五十二階位裏面十行位的修證。首先我們還是一樣的先來復習一下前面的內容:我們學佛如果只是要求個人能夠儘快的離開三界輪迴,那就是二乘的聲聞道與緣覺道的修證,也叫作解脫道;但是如果我們是要學佛,發下了大願,要能夠成就佛道自利利他,那修學的就是佛菩提道。在佛菩提道中,也就是菩薩道裏面,總共要經歷五十二個階位而成佛: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位、等覺位、妙覺位。我們最初發起了要學佛的大願,那就已經進入了初信位裏面。在十信位裏面最主要的就是要用一劫到十劫,去完成我們對佛、對菩薩道的信心和勇猛心。最後信根具足了,相信我們除了生生滅滅的妄心之外,還有一個本來常住的真如心。這樣子就從十信位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初住位,也叫作發心住。

 

在六住位的時候又叫作正心住,容貌如同佛,心相也與佛相同,已經證得了二乘的初果,這個時候即將要進入大乘的見道位裏面。到了第七住的時候,親證了真如如來藏,世界如幻觀開始出現了,位不退了所以叫作不退住。到了第九住叫作法王子住。第十住眼見佛性,所以世界如幻觀完成了。法王子長大成人了,所以可以開始分擔如來的家業,因此叫作灌頂住。十住、十行、十迴向叫作三賢位,都只是大乘中的賢人,入地以後才算是真正的聖人。因為初地他通達了百法明門,有能力入涅槃而不入;又因為菩薩道的修證兼具有二乘解脫道的完成,也就是在修學菩薩道的時候,解脫道的果證會不求自得。比方說六住位的菩薩就已經斷除了三縛結,成就了二乘初果須陀洹。以這個當作基礎才有能力取證大乘第七住證悟如來藏,所以菩薩對於二乘人的所證所知的境界,他是完全了知的,但是二乘人對於菩薩的心行卻是不證也不知。

 

  接下來菩薩的三賢位當中,在解脫道上所應修學的功德有哪些呢?由於菩薩不斷盡思惑,他要留惑潤生、不入涅槃;所以到了初地菩薩,是永伏性障如阿羅漢。雖然能夠入涅槃但是不入,所以從六住位到初地前十迴向位的滿足,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是具足了解脫果裏面的二果與三果,所以三賢位的菩薩要成就菩薩二果跟菩薩三果。在大乘道方面則是三賢位當中十住位叫作十發趣,是屬於習種性;十行位叫作十長養,是屬於性種性;而十迴向位叫作十金剛,是屬於道種性。在這個三賢位當中呢,要成就三種的無我觀:十住位世界如幻觀、十行位的陽焰觀、以及十迴向位的如夢觀,然後才有能力求證初地。

 

十發趣的意思是說,菩薩在這十個住位當中,他能夠發起趣向佛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解脫道的心。從初住到七住明心前,他都是屬於外門修六度萬行;第七住破參證如來藏(而信受不退以後),才開始進入內門修六度萬行。然後還要繼續修學鍛煉功夫,到了十住能見佛性時,就是《大般涅槃經》裏面所說的十住菩薩眼見佛性。可是十住位的菩薩仍然是屬於習種性,是說住位的菩薩他的習性還很重。因為六住斷我見、七住見道,他只是斷了見一處住地煩惱,對於三界愛的煩惱尚未斷除,這個菩薩的習性還很重,還是住在習氣(常常現行)的這種習性裏面;就算是第十住菩薩,都還算是習種性的菩薩。

 

證悟明心了也只是發起見地的菩薩,離通達位的初地還有一段距離,離解脫果的二果薄地或者是三果離地都還有一段距離。那因為斷的是我見,而我執的部分還等待著我們少分、多分的去斷除。從七住明心到十住見性,證得般若總相智;接下來就是要內門修菩薩六度,分證般若的別相智。到這個時候,他能夠證知《華嚴經》中所說「修學佛道只是在普賢身中遊,這個普賢身就是自己的如來藏!」這時候才能知道所謂的遊心法海的真實道理─就是成佛的修學過程裏面─都只是一一的去遊歷自心如來藏裏面的種種功能差別這一些相貌罷了。能夠全部的經歷和完成,便成就了一切種智而成佛了。

 

  十住位之後是十行位。十行位又叫作十長養,由於進入了內門去修菩薩六度,我們要長養菩薩應有的聖性,而消除原有的凡夫性(將來才有資格入地),所以十行位它就是要努力的去除性障以及發起聖性,所以能由原來的習種性轉變成為聖性種性。在十行位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把我執加以降伏,把過去習種性的那一些習氣加以消除,這就叫作消除凡夫(含三惡道異生)的習性而長養了聖性。

 

那各位可能會想:這樣子跟二乘人或者是悟前的除性障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就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在《經律異相》裏面有這樣的一個記錄:有一個公主深得國王的疼愛,有一次下雨天,公主看到了雨滴打在水面上,引起了一個又一個的水泡,水泡的表面有七彩的顏色而且會不斷的變換,公主非常的喜歡,就向國王要求,要用這一些水泡來做一串花鬘掛在身上。國王就對她說:“傻孩子!水泡怎麼能做成花鬘呢?那是做不到的。”公主就講:“如果父王你不答應我,我就去自殺!”國王沒有辦法,只好召集了國內最有名的工匠來皇宮,要他們想辦法做一串水泡的花鬘給公主,並且說:「如果你們做不到,我就先殺了你們!」當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有一位老工匠說話了,他說:“國王啊!我可以做到,但是我要先請問一下公主。”公主說:“好啊!你要問我什麼事?”老工匠就說:“要用水泡做花鬘,這個我可以做到,但是我想請問公主,您想用哪一個水泡來做?請您先把它挑出來給我,我就拿來做花鬘。”於是公主就彎下腰,想要把水面的這個水泡拿起來,拿了一陣子之後,公主發現這是不可能的,於是就轉身向國王說:“爸爸!我不要水泡花鬘了,不如你改叫工匠用紫磨金做一串最漂亮的髮簪給我就好了。”

 

  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中,裏面的這個水泡,就是比喻三界中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它們都是因緣和合的,才生即滅,沒有一個是常住的法。但是二乘人的空觀與大乘人的空觀是有相當不同的地方,二乘人是觀察五陰法的生、住、異、滅之相,確認它們都是無常、苦、空、非身、無我的法,都是自己內六入的內相分法,所以能緣的心與所緣的五塵和六塵、五蘊,它們都是平等的,是虛假的、無有的。所以二乘人唯一解脫之道,就是要遠離一切的五陰十八界法;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離開三界、入涅槃,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出路!所以他們要遠離所有(三界愛)的現行,連心中的一個妄念也不許產生,這種方法叫作將滅止生!

 

焦芽敗種,是說二乘人他急著要入涅槃,這樣子才能夠把這一些好像停不下來的法把它停掉,所以要讓自己像燒焦的樹芽、敗壞的種子,再也不會出生一點點的(佛菩提)枝芽。未來就是把我跟我所滅盡,然後入涅槃。但他們能夠入涅槃,卻不證知涅槃的本際是什麼!然而大乘的菩薩則不然,大乘的菩薩他一樣斷我見、斷三縛結,證得二乘人的五蘊空觀。但是菩薩在七住位的時候,親證如來藏;由於他現前觀察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都是由自己的實相心所生,他不需要作種種的加行觀想,現前就已經看到了世界如幻,色身如幻,受、想、行、識皆是幻化而有的,非有非空。從現前的第八識實相心中,觀察到祂的常住與不住,卻又不曾刹那的斷滅!從無始以來祂就是這樣的無我性,祂本來就常住涅槃,不曾出定也不曾入定!觀察到第八識的種種行相與自性,祂不在十八界裏面,卻又不曾離開過十八界。由自己所親證的身心如幻觀,自證到了《阿含經》中所說如來藏的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道理,到了這個時候就知道原來佛在《阿含經》中對弟子說的是這個道理。因此菩薩十住位以後,完成了世界如幻觀,進入初行位。

 

  菩薩所修證的無我觀,就是猶如陽焰的升起。就好像有的時候我們夏天開車,遠方在正中午的時候,太陽照在火熱的地面上,我們會看到地面的熱氣上升,造成空氣的晃動,好像有水在遠方,其實並沒有。眼睛雖然真實的看到水,但實際上並沒有這東西,又好像海市蜃樓。各位有見過海市蜃樓嗎?我在國外見過一次,遠方的天空中看得到有房子,還看到裏面有人在走動。那你說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又好像是在看戲,每一個人都演得很好,好到我們看不出這是一齣戲,但是戲中的種種情節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虛妄的呢?一切都是我們如來藏所生的內相分,藉著我們能覺知、能執取六塵的意識覺知心,跟能作主的第七識末那識所出生的。

 

意識和意根的功能咦鳎拖袷沁@個陽焰一樣,好像是真實的,卻是虛妄不實,能夠使我們渴求世間的五欲六塵不能自拔,所以熱惱就永不止息。而意根意識本身卻又是間斷之法,有待于如來藏中種子而出生,可是我們卻像一隻口渴的鹿,順著意根意識的這一聚法,在內相分的這個世界裏面奔馳,在陽焰的世界中一直向前奔跑,想要追求那水,卻永遠停不下來!在《楞嚴經》中,佛說十住位見性以後,接下來的修證就好像是清淨的持戒人,心無所貪淫。因為已經證得了如來藏,所以對於外六塵不會有所沉迷放逸,而是安住於自心勝解作意;也就是他不會去流連於外六塵,六根沒有貪著的物件,所以把這三界愛之流返回,把它回來歸在如來藏、住于如來藏,也就是轉依如來藏,隨順於真如佛性祂的清淨本性。因此看到的這個十方國土本來就是皎然清淨,好像琉璃裏面裝著月光,身心快然。萬法本來就是妙圓平等,都是如來藏的妙功德性,因為這樣子而獲得了大安隱。

 

  在《瑜伽師地論》裏面,彌勒菩薩也為我們講解同樣的道理。他說一個已經如實知道一切法的離言自性,也就是實證如來藏的菩薩,沒有任何的法可以讓他生起虛妄的分別心:“唯取其事,唯取真如,不做是念:此是唯事,是唯真如。但行於義”。意思是說他不會把菩薩的利眾行和真如當作是兩件事,他就只是依著真如去行六度罷了;因為(若不是)這樣,又加上了一層意識心的染著,頭上加頭。六度與真如祂本來就是非一非異,也就是明心見性之後就要轉依如來藏性,觀察陰、界、處這些法是虛妄不實的。主要是要返回來觀察妄心七識心王,是猶如陽焰晃動無法止息,沒有真實的地方。得到這樣的現觀之後,則對於七識心的執著,會大為降低,心也能得到止息,所以原來習種性的凡夫性會因此而轉變,轉依如來藏清淨的自性,所以轉異生凡夫性為聖性種性。

 

這個過程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因為這個過程就是要淨除我執,要和自我作對!過去我認為覺得有趣好玩的貪、嗔、癡的習氣,現在要把它轉依真心的體性,把它們止息、轉化,這個功夫不容易。所以雖然自古以來開悟的人本來就不多,但是開悟以後能夠順利再度過十行位,進入十迴向位的人,那就更是少!能度過十迴向位,進入初地的菩薩,那就實在是少之又少!特別是那一些如果是因緣好,能夠遇到大善知識指引的人,要進入七住、十住都不是太難的事,因為善知識會有善巧方便,幫助我們明心、見性。這種禪門中的真善知識呢,固然很難得到,但是能夠指導悟後起修的善知識那就更少了!再加上眾生的異生凡夫性難除,福德又微薄,所以要度過十行位乃至十迴向位,這不是一件人間簡單的事!

 

接下來我們就簡單的向各位報告一下有關於十行位的細目。十行位所行的事業就是內門修菩薩的六度萬行,不斷的為眾生付出;行者有能力在幾生的內門修集無量的功德,轉易凡夫的習氣性障為聖性種性。十住位已經成為具足的法王子了,他知道如來藏中本來就圓滿具備了無量如來的妙功德性。所謂的成佛,都在這如來藏裏面,所以能夠於十方隨順,這就是初行位的歡喜行。初行位的菩薩他能布施一切自己所有的東西,慈心平等,不生絲毫的悔意與吝惜,也不要求果報,不計名聲,隨順眾生,使眾生心生歡喜。就算是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向他乞討,他的心中都不會生起絲毫的退卻。他住于本心中,所以能夠三輪體空,不見自身、不見受者、也不見布施物;不見福田、不見業行、不見受報、也不見業果;因為住於如來藏不可思議功德,所以無所施也無所受,能夠不壞法性使眾生都能得到安穩。

 

  接下來以菩薩的大悲願故,加上要轉易性障、轉化種子,修集無量的福德,這必須要在六度萬行當中才能完成。因為有證悟如來藏的功德力,所以善能利益一切的眾生,這就是二行位的饒益行。二行位的菩薩在物質境界中的時候,他對於五欲的外境不會心生執著,對於一切的名利也不生貪愛,只有不斷的堅持清淨的戒行,想要實踐平等的正法。他不會為了五欲去擾亂任何一個眾生,他只想著如何將貪著五欲的眾生,安置他們在清淨的戒律當中。使眾生在一切自心中沒有退轉,一心恒住於如來藏無說、無依、無動的境界。

  今天,我們的節目就先介紹到這邊。在今天的課程當中為各位簡單介紹了十行位的原理,以及初行位和二行位的行相、功能。那我們今天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邊,下一集當中將繼續為各位介紹十行位的後半段。

该帖子在 2010/7/26 6:00:56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0-7-26 6:00:56 

心宇

积分:16359
等级:坛中版主
帖数:2021
注册:2004-12-27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12 楼 

 [简体文稿]

今天我们接着上一次的内容,继续来为各位讲说佛菩提道中,有关菩萨五十二阶位里面十行位的修证。首先我们还是一样的先来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我们学佛如果只是要求个人能够尽快的离开三界轮回,那就是二乘的声闻道与缘觉道的修证,也叫作解脱道;但是如果我们是要学佛,发下了大愿,要能够成就佛道自利利他,那修学的就是佛菩提道。在佛菩提道中,也就是菩萨道里面,总共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而成佛: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妙觉位。我们最初发起了要学佛的大愿,那就已经进入了初信位里面。在十信位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要用一劫到十劫,去完成我们对佛、对菩萨道的信心和勇猛心。最后信根具足了,相信我们除了生生灭灭的妄心之外,还有一个本来常住的真如心。这样子就从十信位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初住位,也叫作发心住。

在六住位的时候又叫作正心住,容貌如同佛,心相也与佛相同,已经证得了二乘的初果,这个时候即将要进入大乘的见道位里面。到了第七住的时候,亲证了真如如来藏,世界如幻观开始出现了,位不退了所以叫作不退住。到了第九住叫作法王子住。第十住眼见佛性,所以世界如幻观完成了。法王子长大成人了,所以可以开始分担如来的家业,因此叫作灌顶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叫作三贤位,都只是大乘中的贤人,入地以后才算是真正的圣人。因为初地他通达了百法明门,有能力入涅槃而不入;又因为菩萨道的修证兼具有二乘解脱道的完成,也就是在修学菩萨道的时候,解脱道的果证会不求自得。比方说六住位的菩萨就已经断除了三缚结,成就了二乘初果须陀洹。以这个当作基础才有能力取证大乘第七住证悟如来藏,所以菩萨对于二乘人的所证所知的境界,他是完全了知的,但是二乘人对于菩萨的心行却是不证也不知。

接下来菩萨的三 贤位当中,在解脱道上所应修学的功德有哪些呢?由于菩萨不断尽思惑,他要留惑润生、不入涅槃;所以到了初地菩萨,是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虽然能够入涅槃但是不入,所以从六住位到初地前十回向位的满足,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是具足了解脱果里面的二果与三果,所以三贤位的菩萨要成就菩萨二果跟菩萨三果。在大乘道方面则是三贤位当中十住位叫作十发趣,是属于习种性;十行位叫作十长养,是属于性种性;而十回向位叫作十金刚,是属于道种性。在这个三贤位当中呢,要成就三种的无我观:十住位世界如幻观、十行位的阳焰观、以及十回向位的如梦观,然后才有能力求证初地。

十发趣的意思是说,菩萨在这十个住位当中,他能够发起趣向佛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解脱道的心。从初住到七住明心前,他都是属于外门修六度万行;第七住破参证如来藏(而信受不退以后),才开始进入内门修六度万行。然后还要继续修学锻炼功夫,到了十住能见佛性时,就是《大般涅槃经》里面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可是十住位的菩萨仍然是属于习种性,是说住位的菩萨他的习性还很重。因为六住断我见、七住见道,他只是断了见一处住地烦恼,对于三界爱的烦恼尚未断除,这个菩萨的习性还很重,还是住在习气(常常现行)的这种习性里面;就算是第十住菩萨,都还算是习种性的菩萨。

证悟明心了也只是发起见地的菩萨,离通达位的初地还有一段距离,离解脱果的二果薄地或者是三果离地都还有一段距离。那因为断的是我见,而我执的部分还等待着我们少分、多分的去断除。从七住明心到十住见性,证得般若总相智;接下来就是要内门修菩萨六度,分证般若的别相智。到这个时候,他能够证知《华严经》中所说「修学佛道只是在普贤身中游,这个普贤身就是自己的如来藏!」这时候才能知道所谓的游心法海的真实道理─就是成佛的修学过程里面─都只是一一的去游历自心如来藏里面的种种功能差别这一些相貌罢了。能够全部的经历和完成,便成就了一切种智而成佛了。

十住位之后是十行位。十行位又叫作十长养,由于进入了内门去修菩萨六度,我们要长养菩萨应有的圣性,而消除原有的凡夫性(将来才有资格入地),所以十行位它就是要努力的去除性障以及发起圣性,所以能由原来的习种性转变成为圣性种性。在十行位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把我执加以降伏,把过去习种性的那一些习气加以消除,这就叫作消除凡夫(含三恶道异生)的习性而长养了圣性。

那各位可能会想:这样子跟二乘人或者是悟前的除性障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就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在《经律异相》里面有这样的一个记录:有一个公主深得国王的疼爱,有一次下雨天,公主看到了雨滴打在水面上,引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水泡,水泡的表面有七彩的颜色而且会不断的变换,公主非常的喜欢,就向国王要求,要用这一些水泡来做一串花鬘挂在身上。国王就对她说:“傻孩子!水泡怎么能做成花鬘呢?那是做不到的。”公主就讲:“如果父王你不答应我,我就去自杀!”国王没有办法,只好召集了国内最有名的工匠来皇宫,要他们想办法做一串水泡的花鬘给公主,并且说:「如果你们做不到,我就先杀了你们!」当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有一位老工匠说话了,他说:“国王啊!我可以做到,但是我要先请问一下公主。”公主说:“好啊!你要问我什么事?”老工匠就说:“要用水泡做花鬘,这个我可以做到,但是我想请问公主,您想用哪一个水泡来做?请您先把它挑出来给我,我就拿来做花鬘。 ”于是公主就弯下腰,想要把水面的这个水泡拿起来,拿了一阵子之后,公主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就转身向国王说:“爸爸!我不要水泡花鬘了,不如你改叫工匠用紫磨金做一串最漂亮的发簪给我就好了。”

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中,里面的这个水泡,就是比喻三界中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它们都是因缘和合的,才生即灭,没有一个是常住的法。但是二乘人的空观与大乘人的空观是有相当不同的地方,二乘人是观察五阴法的生、住、异、灭之相,确认它们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法,都是自己内六入的内相分法,所以能缘的心与所缘的五尘和六尘、五蕴,它们都是平等的,是虚假的、无有的。所以二乘人唯一解脱之道,就是要远离一切的五阴十八界法;唯一的出路就是要离开三界、入涅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出路!所以他们要远离所有(三界爱)的现行,连心中的一个妄念也不许产生,这种方法叫作将灭止生!

焦芽败种,是说二乘人他急着要入涅槃,这样子才能够把这一些好像停不下来的法把它停掉,所以要让自己像烧焦的树芽、败坏的种子,再也不会出生一点点的(佛菩提)枝芽。未来就是把我跟我所灭尽,然后入涅槃。但他们能够入涅槃,却不证知涅槃的本际是什么!然而大乘的菩萨则不然,大乘的菩萨他一样断我见、断三缚结,证得二乘人的五蕴空观。但是菩萨在七住位的时候,亲证如来藏;由于他现前观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由自己的实相心所生,他不需要作种种的加行观想,现前就已经看到了世界如幻,色身如幻,受、想、行、识皆是幻化而有的,非有非空。从现前的第八识实相心中,观察到祂的常住与不住,却又不曾刹那的断灭!从无始以来祂就是这样的无我性,祂本来就常住涅槃,不曾出定也不曾入定!观察到第八识的种种行相与自性,祂不在十八界里面,却又不曾离开过十八界。由自己所亲证的身心如幻观,自证到了《阿含经》中所说如来藏的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道理,到了这个时候就知道原来佛在《阿含经》中对弟子说的是这个道理。因此菩萨十住位以后,完成了世界如幻观,进入初行位。

菩萨所修证的无我观,就是犹如阳焰的升起。就好像有的时候我们夏天开车,远方在正中午的时候,太阳照在火热的地面上,我们会看到地面的热气上升,造成空气的晃动,好像有水在远方,其实并没有。眼睛虽然真实的看到水,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东西,又好像海市蜃楼。各位有见过海市蜃楼吗?我在国外见过一次,远方的天空中看得到有房子,还看到里面有人在走动。那你说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又好像是在看戏,每一个人都演得很好,好到我们看不出这是一出戏,但是戏中的种种情节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呢?一切都是我们如来藏所生的内相分,借着我们能觉知、能执取六尘的意识觉知心,跟能作主的第七识末那识所出生的。

意识和意根的功能运作,就像是这个阳焰一样,好像是真实的,却是虚妄不实,能够使我们渴求世间的五欲六尘不能自拔,所以热恼就永不止息。而意根意识本身却又是间断之法,有待于如来藏中种子而出生,可是我们却像一只口渴的鹿,顺着意根意识的这一聚法,在内相分的这个世界里面奔驰,在阳焰的世界中一直向前奔跑,想要追求那水,却永远停不下来!在《楞严经》中,佛说十住位见性以后,接下来的修证就好像是清净的持戒人,心无所贪淫。因为已经证得了如来藏,所以对于外六尘不会有所沉迷放逸,而是安住于自心胜解作意;也就是他不会去流连于外六尘,六根没有贪着的物件,所以把这三界爱之流返回,把它回来归在如来藏、住于如来藏,也就是转依如来藏,随顺于真如佛性祂的清净本性。因此看到的这个十方国土本来就是皎然清净,好像琉璃里面装着月光,身心快然。万法本来就是妙圆平等,都是如来藏的妙功德性,因为这样子而获得了大安隐。

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弥勒菩萨也为我们讲解同样的道理。他说一个已经如实知道一切法的离言自性,也就是实证如来藏的菩萨,没有任何的法可以让他生起虚妄的分别心:“唯取其事,唯取真如,不做是念:此是唯事,是唯真如。但行于义”。意思是说他不会把菩萨的利众行和真如当作是两件事,他就只是依着真如去行六度罢了;因为(若不是)这样,又加上了一层意识心的染着,头上加头。六度与真如祂本来就是非一非异,也就是明心见性之后就要转依如来藏性,观察阴、界、处这些法是虚妄不实的。主要是要返回来观察妄心七识心王,是犹如阳焰晃动无法止息,没有真实的地方。得到这样的现观之后,则对于七识心的执着,会大为降低,心也能得到止息,所以原来习种性的凡夫性会因此而转变,转依如来藏清净的自性,所以转异生凡夫性为圣性种性。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这个过程就是要净除我执,要和自我作对!过去我认为觉得有趣好玩的贪、嗔、痴的习气,现在要把它转依真心的体性,把它们止息、转化,这个功夫不容易。所以虽然自古以来开悟的人本来就不多,但是开悟以后能够顺利再度过十行位,进入十回向位的人,那就更是少!能度过十回向位,进入初地的菩萨,那就实在是少之又少!特别是那一些如果是因缘好,能够遇到大善知识指引的人,要进入七住、十住都不是太难的事,因为善知识会有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这种禅门中的真善知识呢,固然很难得到,但是能够指导悟后起修的善知识那就更少了!再加上众生的异生凡夫性难除,福德又微薄,所以要度过十行位乃至十回向位,这不是一件人间简单的事!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向各位报告一下有关于十行位的细目。十行位所行的事业就是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不断的为众生付出;行者有能力在几生的内门修集无量的功德,转易凡夫的习气性障为圣性种性。十住位已经成为具足的法王子了,他知道如来藏中本来就圆满具备了无量如来的妙功德性。所谓的成佛,都在这如来藏里面,所以能够于十方随顺,这就是初行位的欢喜行。初行位的菩萨他能布施一切自己所有的东西,慈心平等,不生丝毫的悔意与吝惜,也不要求果报,不计名声,随顺众生,使众生心生欢喜。就算是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向他乞讨,他的心中都不会生起丝毫的退却。他住于本心中,所以能够三轮体空,不见自身、不见受者、也不见布施物;不见福田、不见业行、不见受报、也不见业果;因为住于如来藏不可思议功德,所以无所施也无所受,能够不坏法性使众生都能得到安稳。

接下来以菩萨的大悲愿故,加上要转易性障、转化种子,修集无量的福德,这必须要在六度万行当中才能完成。因为有证悟如来藏的功德力,所以善能利益一切的众生,这就是二行位的饶益行。二行位的菩萨在物质境界中的时候,他对于五欲的外境不会心生执着,对于一切的名利也不生贪爱,只有不断的坚持清净的戒行,想要实践平等的正法。他不会为了五欲去扰乱任何一个众生,他只想着如何将贪着五欲的众生,安置他们在清净的戒律当中。使众生在一切自心中没有退转,一心恒住于如来藏无说、无依、无动的境界。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先介绍到这边。在今天的课程当中为各位简单介绍了十行位的原理,以及初行位和二行位的行相、功能。那我们今天就先为各位介绍到这边,下一集当中将继续为各位介绍十行位的后半段。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2/29 

该帖子在 2013/11/28 2:00:59 编辑过


   “洗净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草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山深处啼。”

  离 线  2013-11-28 01:58:40 
本帖子共有 1 页, 1 张回帖,每页有 13 张回帖 >> [ 1 ]
页码:

论坛音乐开启||关闭

Powered By : 佛 运
Copyright 2004-2008 6kbb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6k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