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则 洞山不入

 

 

洞山 良价禅师 师有时垂语曰:「直道本来无一物,犹未消得他钵袋子。」僧便问:「什么人合得?」师曰:「不入门者。」僧曰:「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师曰:「虽然如此,不得不与他。」

平实云:据《六祖坛经》所载,六祖在黄梅证悟之前,因五祖有意传递衣钵,欲立一人为第六祖,乃要求同住黄梅之弟子等人,各自写偈上呈。神秀大师多日思考,便于夜里密书一偈于粉墙上:「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随即传诵于寺中。后时卢行者闻得,便知神秀根本未悟,问明大众诵偈之来龙去脉,乃请张别驾依自己口念之语,再于神秀偈后别书一偈于粉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星云法师曾以此偈为主轴,二度公开而盛大地讲解《六祖坛经》,极力倡言六祖此偈为已悟之作。并于其中一次讲座中,自承未悟(亦曾于一次《菜根谭》讲话中,自承未悟。有录像带及光盘为凭)。如是 自承未悟 之言犹在余耳,犹在当场听闻之四众弟子耳中未灭,如今却又以佛光禅师为号,自称已悟,乃是心口不一之举。星云更在书中赞叹六祖写此偈时为已经证悟,由此可知星云法师之「悟」,同于六祖悟前之自以为悟也,有书文为凭:

《……这时在舂米房工作的惠能,半夜里也请人在墙上代写了一首偈子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见了,认为他才是见到诸法空性、悟入佛道的人,因此把大法衣钵传给了他,成为禅宗的六祖大师。 从这两首偈子,可以看出神秀的境界虽然很高,但是仍然不免于有相有为,有所造作;而惠能大师则体证「诸法无所得空」的智慧,世间上的一切,本来无所失,又何来所得呢?一个在「有」上用功夫,一个在「无」上见真章,难怪五祖要将衣钵传给惠能大师了!》(佛光《大机大用》页256)

然而惠能行者当时其实未悟,与今日之星云法师并无多大差别,今有星云法师之公案拈提为证:《……王田并不灰心的专心致志,又参究一年半,终于自觉 心地澄明,难题逐渐消失,「无」已成了真理。他善待他的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他已脱离了生死挂虑。最后,当他叩见 南隐禅师 时,禅师只对他微笑说了一句话:「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王田医师经常接触到老病死生之人,因此,「眼看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伤他人,看看轮到我」,所以对死亡就起了恐惧,南隐禅师要他好好照顾病患,就是参禅;因为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能入禅呢?即(及)至到他参透了「无」字的公案,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就是无死的禅境了。》(佛光《大机大用》页47、48。)(注:南隐禅师----在(台湾)南方隐居的禅师----是否为星云法师之另一化名?仍待搜证探究。)

如是言禅,只是在定境之心地澄明上用心,只是在有我无我、有心无心、有生无生、有死无死上用心,与二乘菩提何别?都只是在放下执着而已。莫说如是修禅者不能断得我见与我执,即使真能犹如二乘圣人一般断得我见与我执,亦只是声闻果之亲证尔,犹不能入得菩萨位中也,尚未能证实相心如来藏故。此谓星云所举如是「无我」之修证,并非真实能证无我之法;误认觉知心意识为常住法之我见尚未能断故,犹堕常见外道所执为真实不坏常住之我见中故。如是修禅者,尚且难断二乘菩提见道时所应断之我见,更何况能证二乘圣人所不能证之实相心如来藏?然而星云却认同如是说法,谓之为悟,可见星云之未悟也。

岂但如此?更于《六祖坛经》前后两次之宣讲时,俱皆以此「本来无一物」之偈,印定为已经证悟之偈,却与古今一切证悟祖师所见迥异。岂唯平实今日不肯六祖当年悟前之偈?古时多有证悟之禅师不肯六祖当年悟前所写如是一偈,皆认定为尚未开悟明心之际所写者;谓此偈中所示之意,仍堕于一切法空之意识所知见解之中,尚未证得如来藏也!由是缘故,古时洞山良价禅师已不肯之,后来亦曾多有禅师评论之后加以世谛流布,藉以建立禅者正知正见,藉以广利学禅之众人。

洞山良价禅师有时垂语开示曰:「六祖当年在五祖座下,直饶道得『本来无一物』的偈子,其实仍然消不得佛祖留下来的钵袋子。」意谓六祖说此偈时,根本还没有资格获得佛钵祖衣;即使是装佛钵用的钵袋子,都消受不起,何况是获得五祖传与他的佛钵与祖衣?意谓写偈当时的六祖其实尚未开悟,尚无资格获得五祖底传承。

洞山禅师如是开示已,便有一僧问曰:「当时的六祖既然不合得那佛钵祖衣,还有什么人合该获得佛钵与祖衣?」洞山禅师听得那僧如此问,便答曰:「不入门的人合该获得佛钵与祖衣。」那僧不懂,只得又问曰:「只如不入门的人,则是尚未证悟之人,真的还是该他得吗?」洞山禅师答曰:「虽然像这样不入门,却不得不将佛钵祖衣给他。」

这个公案,自古以来,闷死多少野狐大师,无一个敢将来拈提,尽在觉知心上作文章,有什么会处?如今星云法师亦不敢在此洞山禅师之公案上着墨,只敢在六祖当年未悟时之偈语上着到,有什么禅意?

洞山不止一次开示云:「直饶六祖当年说得『本来无一物』的偈子,其实仍然没有资格消受那装佛钵的布袋子。」古来错悟之师,都将六祖当年所说「本来无一物」之偈,认作是证悟之偈;却不知真悟之人绝不作是说,谓如是偈意中,只显示「一切法空」之 认知 尔,根本尚未证得如来藏,何曾有证悟之处? 必也后时入得方丈室中,五祖为之明言开示之后,说得如是言语时方是真正之悟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此中有意:禅宗所悟得之如来藏体性乃是本来即是不生不灭者,此如来藏体性确是能生万法者。必须确实悟得有一真实存在之实体法,方可说之为不生灭法;若是本来无一物,即堕一切法空之断灭见中,何能是不生不灭者?灭后成无,何能是出生万法者?则与六祖悟后所说能生万法之言相悖。复次,必须是能生万法之实体心,方可说之为实相心体;若是唯有清净自性而不能出生万法者,即成想象真如之虚妄法,云何可说是实相心体?云何可说是「能生万法」者?

由是缘故,「本来无一物」一偈,只是一切法空之断灭见,同于印顺法师今时之知见无异,尚未觅得禅宗所悟证之如来藏也!是故古今同有一类邪知谬见:唯立真如不变。动辄引用六祖之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却故意将六祖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语略过不提,正是断章取义之举,非是契合六祖真意之说也!既是能生万法之心,何有可能是被生之心?何有可能是唯具真如性而不含藏一切善染法种之纯净心体?当知必定唯有阿赖耶识心体纯净,时时显示真如性,而又含藏染污不净种子之心体,方能出生万法也!除此以外,别无任何一法可以出生万法也! 由是缘故,永明延寿禅师曾责「唯立真如不变」之邪知邪见者;谓古人未尝唯立真如不变之说,佛亦未曾如是建立,并开示吾人:要依变与不变二法具足之阿赖耶识心体,进修佛道而至成佛时,方是真实不变者,其余一切时中修学佛法者,皆须依于变与不变二法具足,方能进修也!此中尚许多法义应予辨正,以救误入岐途者,然因篇幅所限,且置不论。

今观六祖此偈之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中未尝述及已悟如来藏之内涵,唯在万法皆空上着眼也!由是缘故,仍非禅宗开悟之境界,是故洞山禅师为欲令其座下弟子了知:一切法空并非开悟。以令弟子求证第八识心体阿赖耶识,乃有如是开示:「直道本来无一物,犹未消得他钵袋子。」座下未悟之僧众,不解洞山此语真义,便又问曰:「什么人合得?」结果是:不入门者合得。

当年卢行者落在「一切法空」的观念中,又将「会想东西、会说话的心」,用以体会空性之真义,不能真实会得,由误会故,便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及至五祖为伊讲解《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方知有如是心体一向于六尘皆无所住,如如不动;却又能生万法,不离种种无漏有为法之体性,方知一切染净种子都在此心中收藏,方解道:「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方知写偈之时所知者,与悟境所证者直是南辕北辙,了不相干。

只如不入禅门者,焉能得他佛钵祖衣?然而六祖其实并未获得佛钵祖衣,获得底人却是那不曾入门者----六祖之如来藏。 一般人学禅读公案时,每在语意上作诸情解思惟,转思转远。对此一公案之理解亦复如是,总以为是未悟之人能得佛钵,却不知洞山此语乃是悟后语,非是未悟之人所能知之也!平实今且解之,要令大众知之;知此已,日后庶有悟缘!

当知一切真悟之人,皆得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一向离六尘之见闻觉知,何能会解佛法?何能证悟禅宗之理?此心从来不起证自证分,何况能自了知自己?何况能入禅门?由是缘故,证知此一不入禅门者,方是真入禅门者。然而入得禅门时,方知吾人之身根,乃至一切物,皆是如来藏所得,吾人之觉知心从来只能在六尘中领受六尘境界,尚不能亲触外五尘,尚须如来藏假藉五色根而变现内五尘之后,方能接触如来藏所变现之内相分五尘;如是,尚且不能触及外五尘之觉知心,如何能获得物质色法之衣钵?然而会佛法者却是觉知心,觉知心根本就不能亲得物质体性之佛钵,是故佛钵实是如来藏方能得,如来藏出生色身之后,能执持色身故。

然而如来藏从来不曾证悟禅法,从来不入禅门;能入禅门、能悟佛法者,乃是六祖之觉知心等,觉知心只能在六尘法中执取运作,不能执持任何物质,故未能得佛钵也。如来藏虽然从来不会佛法,从来不曾入得禅门,不曾悟得佛法,五祖却不得不将佛钵交与祂----惠能行者之如来藏。由是缘故,洞山禅师道:不入门者合得佛钵祖衣。

平实如是道得一堆,总是闲言废语,未悟之人读之,终究无法真实理解平实之意,难免隔鞋搔痒之憾,又与禅门宗旨之证悟有什么相干?然而欲会禅宗者,却又不能不先闻平实如是语,然后死心蹋地进修;尔星云大师亦在未悟之数,不得免此,不能不闻。

只如洞山道:不入门者合得佛钵祖衣传承。观尔星云大师----佛光禅师----至今尚未进入临济禅门,且道:尔星云大师合得衣钵?不合得衣钵?

莫道衣钵!钵袋子尚且不合得。试观六祖道得「本来无一物」名句,尚且不合得衣钵,乃至钵袋子都不能得,何况尔星云----佛光禅师----道不得如是句,只是学六祖悟前之言语,云何能得钵袋子?更道衣钵?是故尔星云不得临济传承者,亦可知矣!

只如洞山道:「不入门者合得衣钵。」尔星云----佛光禅师----既然至今尚未能入禅门,本该得伊临济祖师衣钵,云何平实却又道尔不得临济衣钵?云何连临济之钵袋子都不能得?尔星云大师,何不于此低下心来、寻觅那个不会禅、不入禅门者? 若能觅得那个不会禅、不入禅门者,尔星云----佛光禅师----却好将那个不会禅、不入禅门者,相将来得临济衣钵。 且道:阿哪个是尔星云大师之不入门者?

尔星云大师日后久参十年不得,后时渐积极大苦恼,有朝一日亟欲会取者,何妨来觅平实?平实甫见大师到来,但高声唤曰:「进门来!」且不许尔愣在门外而不入门!入得门者方知不入门故。

(由公案拈提第一辑《宗门正眼》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