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简异辨邪--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第四节 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唯一佛乘

第四节 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为根本--唯一佛乘

大乘佛教深奥微妙,非诸凡愚所知,何况外道无智,云何能知?此谓大乘佛法之精髓,以如来藏法门为根本故,如来藏法难知难解难证难修故,非修非不修故。

大乘佛法云何深奥?谓般若中道甚深难解,外道修行者尚不能闻般若中道之名,何况能修?佛门学人纵闻般若中道之名,若不遇真善知识指授,欲知解之尚不可得,多遭假名善知识误导,何况能知能证孤(唯除菩萨乘愿再来者)此名佛门凡夫不知不证般若中道。云何名为愚人不知不证般若中道?此谓二乘有学无学及大乘通教菩萨,虽闻般若中道名,而不乐修之,或畏其深奥难解;虽不否定排斥,而以二乘菩提之修证为已足,是故不能窥知般若中道之堂奥,虽非凡夫,即因此故名为愚人。

二十年来,台湾宝地多有自谓证悟之人,出世弘法欲度众生;乃至广造诸书,汗牛充栋,难以计数,今之大陆亦然;如是假名善知识,有土生土长者,亦有外来者,遍于南北传大小乘法及显密二宗。云何谓彼等为假名善知识?以彼诸大知识不唯未证般若中道,乃至未证二乘菩提声闻初果,未断我见故。

譬如现代禅副宗长张志成先生,以一念不生清明寂照之觉知心为真如,堕于十八界之意识界,我见未断,尚未能入声闻初果,何况能知别教七住位之般若中道?而妄言不证如来藏者亦能契应甚深般若(详见张志成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四日覆网友吕居士文),名为凡夫邪见。何以故?谓般若中道智,乃依如来藏之中道实相而言,所说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垢不净、不断不常、不住不变、非修非不修......等中道之理,悉属叙述如来藏体性,不可外于如来藏而以缘起性空为中道也。

譬如依水说有湿性及冰之硬冷性...等,愚人闻之不解,望文生义,便道水外别有湿性及冰之硬冷性...等;佛门愚夫亦复如是,不知世尊依于如来藏而说二乘蕴处界缘起性空及涅盘证得,不知世尊依于如来藏而说大乘般若空;复因未曾如实证得如来藏,遂起邪见,依于臆想而妄谓如来藏外别有般若中道可修可证,如彼痴人妄谓水外别有湿性等,印顺法师及现代禅副宗长张志成先生即此类人。

复有善知识为遮盖自身之错悟,对众云:「法门有很多种,但得一门深入,皆可得悟;非必修证如来藏者方名为悟。」如是之人,若不名凡,则必是愚。何故平实作如是语?此谓如是之人或堕凡夫境,或堕二乘菩提通教菩提,不知二转三转法轮之别教菩萨--唯一佛乘妙义。

初转法轮四阿含中,世尊依如来藏(识缘名色之识)而说蕴处界空,世间无常,缘起故空;虽不堕断见,而偏显蕴处界空及二种涅盘之证得;由此初转法轮故,破尽一切常见外道。如是二乘菩提,名为解脱道,以现观蕴处界空之慧(非因定生之慧)而出三界轮回生死苦;此解脱道,大乘通教别教菩萨亦必须修。通教菩萨以无缘修证如来藏法故,不入般若中道观,唯以二乘菩提之解脱道为专修专证之法,而因悲愿不取无余涅盘,法通二乘而不入涅盘,故名通教菩萨。

破诸常见外道已,彼诸断见外道便谓佛说蕴处界空,同彼断见,妄谓其法不异世尊;复有二乘凡夫不知四阿含中佛说第八识密意,妄谓入涅盘后同于断灭,振振有词而语人曰:「佛说十八界俱灭名为涅盘故。」如是种种妄见,具见于四阿含中,非俟佛灭而后有之(容俟《阿含正义》书中叙之),佛与舍利弗尊者俱曾就此而作开示,具载于《阿含经》中。后世学人不知阿含正义,犹作空有之诤,俱堕戏论之中。

声闻初果及通教初果菩萨,现观蕴处界空已,断除我见,证得一分解脱果,从此不认意识觉知心为不坏心,亦不认意根思量心为不坏心。然于进修解脱果,欲断意根思量心之我执时,不免思惟:「我舍寿时,此觉知心及思量心灭已而成涅盘;此无余涅盘位中,十八界俱皆断灭,岂非断见?」由此生疑,问于大阿罗汉或世尊,便蒙开示涅盘之本际--识缘名色之识;谓无余涅盘位中有此本际(第八识)寂静安住,而非断灭空。声闻初果人,以闻如是开示故,安心修断意根之我执,乃成阿罗汉;虽未证得如来藏,已成慧解脱之无学圣人。如是,声闻初果未断此疑前,乃至未证得第八识前,俱名为愚而不名凡,已预入二乘圣流故;乃至二乘无学不回心者,以及回心大乘别教而未实证如来藏者,虽是无学圣人,亦名为愚,懵于般若中道慧故。

大乘法中一切未亲证如来藏者,俱名为愚;二乘无学回入大乘而未亲证如来藏者,俱在此数;如是之人必不能于般若中道起诸胜解及胜行故。若如印顺法师于大乘法中不断我见(执意识细心为不坏心故),又复否定涅盘本际,则名为凡,亦兼愚痴;不证二乘初果菩提故,复未亲证如来藏,而于般若起邪见故。譬如印顺法师所著《以佛法研究佛法》页三三八、三三九中,《如来藏之研究》一文所述:

《佛陀因这类众生虽然信解无我无常,而对无常无我的真义还有隔碍,所以不得不将不变常的如来藏,说为相续常的阿赖耶识了。而这阿赖耶识,一般人还是容易认为是「我」的。如『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一般人听到阿赖耶、阿陀那,即以为是从前生延到后生的生命主体,与常我相似。其实佛说的阿赖耶识,是指「即本性空的生死延续中所表现的统一性」;随顺众生以心为我的见解,说此为识。此识即是本性空寂的,空性即是如来藏,也就称此如来藏为阿赖耶。唯识学者的这种生灭相续论,中观学者是不能赞同的。如造业,是剎那灭的,业灭过去,并非没有,而是存在的。如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业是存在的,有用的;不过这种存在,只是过去有,非现在有;因为有此业存在,才能感受生死苦果。法性空中无碍,过去虽然过去,或者很久了,仍然可起用,不必要相续才能成立因果,所以中观者不必立阿赖耶识。》

张志成先生主张:「不必证得如来藏,亦可契会甚深般若。」应系受此印顺法师邪见间接误导所致,然印顺法师此一段文,有种种过,非诸凡夫所知。

如来藏并非「不变、常」,亦非「有变、无常」,印老不应擅以己意妄解佛法(如来藏之非断非常、非变易非不变易,请详拙著《真实如来藏》叙述,此处从略)。如来藏识有种种假名,三乘经中种种异名而说此识;如来藏名乃是假名,所说即是四阿含中世尊处处阐释「识缘名色」之识,非可谓无阿赖耶识。非如印老此文将无常无我解释为「相续的阿赖耶识」。

印老所引《解深密经》偈,说阿陀那识甚深细,极难得证故,是故印老不能证之,乃否定之;又说此识一切种子如瀑流,印老不知不证此识一切种子,是故否定三转法轮种智经典;世尊于凡夫及二乘愚人前,不开演此法,印顺法师堕凡夫见中,是故佛虽开演于经中,印老不能知解;不解之人,于如来藏法往往以为即是常见外道所说之「我」,印顺法师亦复如是,主张如来藏说同于外道神我。

印顺法师知见邪谬,不如常见外道,咎在受彼密宗应成派中观邪见蛊惑,起步之时已背向正道,是故行之愈久,离佛法愈远,遂以邪见为佛法焉。何故印老知见不如常见外道?此谓一切常见外道,皆知人之在世,身异、命异、生时福报受果亦异、智愚异、善根异...;既有种种差别,必有三世因果致此种种异象。推而知之:必有常不坏法,为因果业种之所依心,故有众生之种种别异,非同一性,否则必堕无因论。然印顺法师身为佛门大德,竟否定此贯通三世之「因果业种所依心」,自堕常见外道所远离之无因论中。

印顺法师云:「如造业,是剎那灭的;业灭过去,并非没有,而是存在的。」试问:既是剎那灭,灭已存在何处?而谓其有?存在虚空耶?若不存于虚空,亦不存于阿赖耶识,即是已灭,灭已不可谓有,汝说自坏。若谓存于虚空,即成虚空外道,有种种大过(前已略述,此处从略),汝说自坏。若谓存于阿赖耶识,则违汝说,自坏宗旨;云何彼诸徒众不知不解不能辨之?

如印老所言:「如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业是存在的,有用的;不过这种存在,只是过去有,非现在有;因为有此业存在,才能感受生死苦果。」试问:业既无如来藏为所依,亦非以虚空为所依,如何从过去到现在?又如何去到未来世?如人是存在的,由现在台湾要去至明日之欧洲,是否不必飞机而可自行前往?是否不必经由船车水陆而可于空无所依中,往至次月次年之欧洲?复次,业既如汝所说「只是过去有,非现在有」,现在既无业,云何现在应受果报?此业既唯过去有,现在无之,汝云何复谓「因为有此业存在,才能感受生死苦果」?业既存在过去,无有一心携至现在,云何现在受彼业所生苦果?如是自相矛盾诡辩之理,而彼徒众竟信之不疑、奉为圭臬,宁非怪中之怪?

「法性空中无碍」者,非如印老所云空无之中得有法性无碍,非于空无之中得有业果不失;乃谓如来藏为法性,非以「空无」为法性也。亦谓如来藏虽是空性,然于空性存在之际,无妨能藉无明业种及父母四大为缘,而生三界有法,如是方可名为「法性空中无碍」。今印老言:「法性空中无碍,过去虽然过去,或者很久了,仍然可以起用,不必要相续才能成立因果,所以中观者不必立阿赖耶识。」则有大过,而实无有如是中观般若。

若过去已经过去,不应仍可起用,此是一般之常识;如汝掷石,石离手已,于前进过程中得有势用,石止已则成过去,过去则是无法,无法则无其势用,人所共知。而石由此至彼之势用,必须有石为依,其势用方起;若离石体,即无前进之势用。业果亦然,业之势力必有所依之体,若无所依之体,业之势用即不存在。若如印老所言,离体而有其用者,则应某甲过去世所造业,其势用可于未来世之某乙身上起用,业种非依各人自心藏识体所依持故;若然,则他人今世之邪淫杀害业势,亦可于下一世之印老身上受报,业种之势力可于空无中自行存在故。然,则清净修行皆悉唐捐其功,奸淫掳掠非必来世有报;不然,则尔印老语成虚妄,一切人不应信汝。

由斯正理,说一切业种及诸无明,悉皆由各人之自心赖耶所持;汝若清净自心业种及无明,汝自得证解脱,非干他人自心业种无明;他人造诸恶业,熏习种种邪见,染污其自心藏识种,他自受其果报,不障汝之解脱;由是有情所造净业染业,由各人自心藏识所持而至后世各各受报,互不混淆,互不相代,泾渭分明,绝不混滥,因果正理方能成立。若无相续连亘三世之如来藏识执持各人业种,而于空无中自行存在,则因缘果报悉皆错乱,则无因果法则,则一切有情今世之果报,皆无正因;完全是依运气好坏,而于空无中得到他人往世之业种现行,因缘杂乱,则成外道无因论。印老以为然耶?以为不然耶?有智学人,盍共思之!

若不须三世相续之心,则印老于《唯识学探源》书中认同应成派中观之建立意识细心为连贯三世因果之说,亦属多余;业行灭已,其势可于空无中存在故,不须意识细心持种故。印老以如是曲解之「佛法」,而立如是论:「所以中观者不必立阿赖耶识」,即成自相矛盾,名为妄说;中观非是断灭见故,中观非是无因论故,中观不违三世因果故,中观不悖三界世间法故。而今印老如是「中观」堕断灭见,堕无因论,违三世因果,悖三界世间法,云何可谓为佛教之中观?应名为「印顺中观见」,异于佛门之中观故。

当知「方便有多门,归元性无二」者,谓众生根性千差万别,故善知识广设八万四千法门以为方便,度诸有情入于佛门;及至归元--证得般若实相--则其性无二,唯是各人自心如来藏;若离自心藏识之证得,而言有般若实相之证悟者,无有是处。不知不证自心如来藏,而谓已悟般若实相者,斯人名为错悟,误解般若经义。何以故?此谓不论八万四千法门中,任一法门之修证入门,若证实相,必定皆是同一藏识之涅盘境与中观智。不可谓汝所证为空无之般若中道,他所证者为缘生之中道,彼所证者为缘灭之中道,余所证者为如来藏之中道;中道之究竟理,若人得证时,毕竟无二故。

若外于如来藏而有般若中道可证者,斯非真实中道般若;不能贯通三乘诸经故,不能依之而证解三转法轮唯识诸经所说种智奥义故,不证种智则永不能成佛故。若证如来藏而起般若中道智,则无如是诸过,众缘具足者,不唯一世即入初地,未来亦将速成佛道。此世所得道种智,其慧深妙,世间无有能与之对话者。由斯正理,余作是说:法门容有八万四千,般若实相正理唯一;外于自心藏识而悟,则悖大乘别教正理;岂唯不通圆教六即,亦违阿含涅盘正义;堕兔无角及兔角论,误解佛法三乘正理。

不可离于真实不坏心,而谓有般若中道实相可证,若有善知识言:「种种法门皆可悟入,非必证得如来藏者方可名悟。」如是之人即是未悟之人,一切佛子所悟实相必定无二故;不可外于佛所说之见道内涵,别立见道内涵故,所悟必须同佛所悟之同一心故。

由种种理及佛之教示,证知大乘佛法之精髓实以如来藏为根本;三乘佛法、四种涅盘、三界有为法、及出世间法,皆依如来藏建立。常见外道亦知此理,然以观察非分,所悟不实,错将意识生灭心认作往来三世之不坏心,故堕于「觉知心常,永不坏灭」之邪见中,成常见外道。今者印老反不知此,不如常见外道,难逃一切慧眼法眼佛子之检点。

然观常见外道极为普遍,一时难以令其转变,「识缘名色之识」--如来藏,又复难信难证,是故佛乃施设二乘十八界法,破诸常见外道见,令证解脱;证解脱已,于佛生信,乃说甚深般若,令彼回心大乘,证自心如来藏;证如来藏已,渐为传授一切种智,入于初地;入初地已,即能次第圆成诸地无生法忍,至究竟地,具足解脱果及佛菩提果。若究其实,三乘菩提俱依自心如来藏而说而证而修,而圆满佛果,外于自心如来藏,则一切佛法皆成戏论,皆无修证之本质,故说大乘佛法之精髓即是如来藏法,三乘佛法皆依如来藏法而方便建立,实唯一乘,故名唯一佛乘。若人破坏诽谤如来藏法,倡言「外于如来藏,仍有佛法可修可证」者,斯人则堕建立见与诽谤见中,所言悉非佛法也。